浅谈高中英语课堂“聚”“散”法教学

时间:2022-08-21 01:20:08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聚”“散”法教学

根据我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学经验得出:几乎所有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句型操练等等都可以在合乎情景和十分自然的语言氛围中进行。因此,无论教材如何,学生如何,我都坚持使用“聚”——集中教学,“散”——分散复现的方法。尤其在教学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大胆使用“聚”“散”法,运用全面、到位,效果颇好。

“散”。“散”法的关键在于形散而神不散,类似于散文创作的基本要求。现行高中教材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化背景多,知识点杂,水平要求高。高中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四会”能力,拥有一定量的词汇,因此,“散”法通过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依据语言交际性原则,从生活出发,随时随地,因事而宜,因时而宜,设计出各式各样的语言情景,将语言知识有机地融于语言交际的活动中。细心考虑,SEFC教的每一个Unit,几乎都能从平常生活的交谈入手,扯到相关相近的单元中心或目的要求。无论是Healthyeating,Newspaper,Albert Einstein,还是Disability,At the shop,只要教学前认真备好话题,发起未知性的有效提问,引导得体,合理控制,才能按“五步法”的要求,水到渠成步入正题。

“散”法要求教师介绍Background。教参在每一单元的备课材料中都有所涉及,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通过人物介绍,背景知识介绍引出新课,或用英语简单介绍故事所发生的有关情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兴趣,对新知识产生求知的欲望,又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这一环节,有些教师操之过急,过简,花时甚少。但我以为,如果在实施这一教学环境时,还能对出现的新词汇,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或演示,使学生得以掌握或了解个大概,可是很值得重视的一步。这些看似散淡,但都围绕课文先前导入,为课文整体化教学的核心要求——引导学生跳出语言点的圈子,从使用语言信息的角度出发,提高“四会”能力,有效实现“感知,理解,想像和评价”过程。

“散”法还要求教学用学生学过的词句对学生进行连锁的提问,有效应答。如:Do you like sports?Which do you prefer?Why?What about……?Would you mind saying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sports?Do you know the Olympic games?借助于尽可能的直观教具,如挂图、幻灯等,问,What's the olympic motto?What does the five—rings standfo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olympic?ect.

“散”法的好处在于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参与教学活动,气氛轻松、师生平等,知识的消化自然明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趣有得”是散法的宗旨。“散”的发端是有序引导,合理进入。

“聚”,即集中。在课文教学,和复习环节尤显重要。新教材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多,语法规则讲解少。如果对学生不加点拨,以练为主,臆想熟中生巧,势必会以偏概全,缺乏集中归纳,不利于知识深入掌握。虽然每一Unit后都附有checkpoints,提到某某语法现象,但都流于表面,不成系统。因此,不仅仅在教学的复习阶段,注意集中归纳,而且在乎时的教学中注意语言辨异,相同语法现象的合并、归纳、分析、综合,更有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知识。

教材教学中如何合理汲取其长处,至关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点后,结合课文内容从多方面进行训练,练以致用,联旧带新,联旧引新,新旧结合,定期复习,以期在运用中掌握,巩固和扩展,并最终转化为技能。老师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找出知识的重难点,常见的句型,惯用词组,固定的词语搭配,以及归纳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it用法等,并对此作简明扼要的讲解,多类型多途径操练和运用,可以考虑采用传统题型,对比分析,句型转换,遣词造句,时态填空等,全面到位练习。

上述是大“聚”。集中,大到语言现象,小到语词对比。在At the shop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课文对话中有关词语如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反映某种现实。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英语教学亦是如此。“散”法入门,引导好,“聚”法才能成为知识的汇宝盆。“聚”“散”两分,有所针对,有所侧重,相互补充,有博有专,有放有收,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应突出交际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英语教学的现状很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做到:1、教师传统教学观应转变。传统英语教学观强调语法和词汇,却忽视了学生正式交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口语与书面语方面,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是源泉,总在课堂上扮演满堂灌的角色。坚持应试教育的方法,大大阻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2.学生缺乏创造性与主动性。国际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自己活动,更没有放开视野的机会,他们的观念,完全限制在教师和科教书中,他们没有想象或创造的空间,只是虔诚地、被动地、死记硬背单词式地吸收,在英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

上一篇:浅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下一篇:新课改下快乐作文教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