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8-21 01:17:50

浅谈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能力,促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写作技巧;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有着不同的心理过程。阅读是先感知已有的文字材料,再对这些文字材料所体现的事物、道理等进行思索、消化,从而认识其体现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而写作的心理过程则恰恰相反,它首先审视写作命题或提出的材料来确定文章中心;继而依据中心来搜寻记忆库中的有关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最后,才考虑用相应的形式具体表述。其心理过程和阅读是逆反方向发展的。但是,也正是写作与阅读这逆反方向发展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有益的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不仅要阅读课本,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写作兴趣,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进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从几个方面谈谈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也就具有一定的深度了,写起文章来就能自由驰骋,得心应手。

阅读对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的阅读触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什么要写作?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考试。仅仅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应试的需要,而没有意识到写作乃是一种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种为应试而写作、为写作而写作的文章是肤浅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限的。众所周知,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因,动机水平的高低强弱,决定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一般来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越高。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对写作动机有了新的认识,为什

么要写作?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态度、情感或某些生活的感受,即把那些蕴藏于内心的东西借助语言文字来发之于外。一句话,写作是为了真实地表达自己。因此,写作不仅仅是应试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写作是心灵的低语,是最好的心灵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宣泄。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样的需要,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能力自然提高。

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必须每天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造成一种知识势能,使胸中有成竹,把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召下,当触景生情时,对自己的理想怎不会有感而发,一吐为快呢?得意之时,怎能不发出“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坎井蛙”的欢呼呢?听到鲁迅对“人血馒头”的痛呼“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当看到想到社会中那些麻木、冷漠的人们时,怎不会也思如泉涌,一骂为快呢?……于是自己与某些作品的作者产生共鸣时,写作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有时甚至欲罢不能,不写不舒服,不自在,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这时的写作,将是充满趣味的创造活动,不再是痛苦的煎熬。因此,可以说大量的阅读触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大量的阅读积累了素材,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苦恼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才能下笔成章。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获得文化的积淀。作品中的语言表述,人物和景物描写,材料安排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习作。就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鲁迅的这句话也强调了“多看”的重要性。可见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其写作空间也就大了。可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多广,其写作空间就有多大,这是成正比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学习写诗词,也是从读入手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不是大讲“写法”一类的东西,而是先让香菱读王摩诘(王维)的诗一百首,再读老杜(杜甫)诗一二百首,再读李青莲(李白)诗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然后再广泛涉猎其他诗人诗作。过了几个月,香菱就能写出“清新有趣”的诗来了。可见,阅读对写作有多大用处。

作家秦牧说过:“青年人记忆力最强,多背诵名篇,用起来就会左右逢源,俯拾皆是。”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巴金小时候就把整部《古文观止》熟读成诵,烂熟于心;马克思写成《资本论》与他天天沉浸于图书馆,阅读大量的书籍是分不开的。许多作家以他们读书写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多读多背对于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文章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说,倘若学生能更多地、广博地阅读大量书籍(最好能背些好文章),自然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那么何愁写作时会出现“无米之炊”呢?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三、教师阅读教学和大量阅读后的思考与归纳,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了作文写作的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发问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文章写了什么?文章的材料是如何安排的?其结构如何?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一些写作信息,包括知识信息,情感信息,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储藏于大脑中,有助于以后的写作。现行语文课本的单元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安排,就是与本单元的阅读有关,编者已注意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教师们也很好地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在单元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作文教学:“假如让我写,该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而每篇课文无形中成了一篇篇单元习作的范文。

大量美文的阅读,必然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归纳,别人的文章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他们在内容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写作上有什么技巧啊?这样,我们就解得其中道理,嚼得其中滋味,悟得其中弦外之音,辨得其中真伪,最终得出其中写作技巧。

《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句不仅迅速入题,而且定下了全文的基调;《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一开头就给人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象。《散步》一文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可谓“正中其心”……这些文章写得好,首先就是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它的好处就在于一开头就能让读者把握文章的重心、基调及思路,紧扣中心。读了这些文章,我们便学会了“开门见山”的写作技巧。《红楼梦》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真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羚羊木雕》里妈妈的出场也甚为别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的责问声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重财轻义、不理解子女的母亲的形象……读了这些文章,我们便学会了“先声夺人”的写作技巧。同时,除了“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写作技巧外,在大量的阅读和阅读教学中,学生还会了解并学到“伏笔”、“悬念”、“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

总之,大量的阅读(包括课内教师阅读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技巧。可见,阅读对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学生分组探究的新尝试 下一篇: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双活容灾建设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