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控制

时间:2022-08-21 01:03:36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道路基层施工的一些要点,结合了一些施工经验提出了对于二灰碎石作为材料铺筑路基层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施工注意点。

关键字:道路基层 二灰碎石 施工

一、基层二灰碎石材料准备工作

1.1 原材料检验

二灰碎石的原材料主要是石灰、粉煤灰和碎石,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把关是保证二灰碎石混合料质量的重要环节。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烧失量都应满足要求。经检验二灰碎石原料中碎石最大粒径30 mm,压碎值为17. 6%(规定值不大于30% ) ,针片状颗粒含量16. 5% ,级配满足规范要求,集料用量为总量的80. 5%。拌和用水为饮用水。

1.2 级配合理选择

级配是影响级配碎石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因素,一密实的级配拥有良好的强度。各粒级的碎石和石屑在混合料中的比例通过混合料组成设计来确定。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不同粒级的碎石(37~19mm、19~9.5mm、9.5~4.75mm) 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缺乏石屑时,可以添加细砂这样可以填充级配的空隙,使得级配曲线合理。

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二灰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求得最大干密度及相应的最佳含水量,现场密实度用灌砂法进行检测, 压实标准: 中间层100 %、基层97%、底基层95 %。用15cm ×l5cm试模制得15个试件,采用标准养护箱在25±2℃条件下保湿养生6d,浸水1d,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经试验检测,15个试件均符合设计要求。生产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4.87∶12.5∶86,并在进行验证。

1.4 技术交底

在进行二灰碎石基层铺筑前, 由项目技术负责准备技术资料, 对基层铺筑涉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进行相互讨论。只有进行完备的技术交底,才能使二灰碎石基层能够高质量的铺筑,为以后的路面施工打好基础。

二、施工工艺

2.1施工前准备

①备料。按规范和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备齐水泥、石灰、粉煤灰、碎石材料。

②准备下承层。将下承层开挖完毕。

③施工放样。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 直线段上每15m设一桩,曲线段上10m设一桩,并按施工的基层宽度放设边桩。且测量左、中、右三点基底标高,计算并记录设计标高。

④ 支设模板。路面二灰碎石基层厚度来确定模板槽钢制作, 一般每根槽钢长度6~10m。模板间纵向采用螺栓对接, 模板上每隔1m设一支撑杆架, 以备用钢钎固定模板。按边桩基底设计标高加虚铺厚度(本段虚铺厚度一般较设计厚度增加2cm)挂两侧边线。根据所挂边线高度支设钢模板。标高校正后的钢模板需用钢钎固定在下承层上, 模板外侧培土人工夯实加以稳固, 以防摊铺、整型、碾压过程中模板移位。支模后两侧模间挂线再次检查厚度, 厚度偏差较大者在规定的误差内再次修整下承层和校正模板标高。

2.2 施工过程技术参数控制

2.2.1摊铺宽度。摊铺宽度须考虑路面侧加宽15cm ,以确保边缘的压关度。

2.2.2摊铺厚度。将含水量适当、拌合均匀的混合料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于路横内,其松铺厚度为压实(设计) 厚度乘以压实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

H = h * k

h 为设计厚度(压实厚度)cm。

k ―为压实系数(人工:1.4~1.45 ,机械:1.15~1.4) 。

压实系数应在实验路段确定后再采用。二灰碎石料的每层压实厚度最大为20cm ,最小为10cm。

2.2.3压实。初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由两侧向路中心稳压一、二遍,其后立即找补。找平后立即用12~15t的压路机压实,碾压至要求之密度,且无明显轮迹。

2.2.4工作接缝

由于二灰碎石基层工作缝处理不当会产生薄弱环节,降低整体强度,因此在施工时应认真采取措施对待工作缝的处理。一是尽可能一次摊铺成型减少纵向工作缝,分层施工时,应进行错位施工,错位尺寸横向工作缝取1m 左右,纵向工作缝取50cm 左右。二是工作缝拼接时松铺厚度要稍厚于正常厚度,保证压实度。三是工作接缝处要顺直,上下要垂直,严禁存在松散现象,碾压时要增加接缝处的碾压遍数。

三、施工过程中的注意点和检测内容

3.1注意摊铺速度的调整, 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现象以避免出现小波浪, 影响平整度, 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2.5米每分钟。

3.2检查集料是否存在离析现象, 摊铺机旁应设专人将布料器端头滚落的粗集料均匀撒开。

3.3根据各种集料的自身含水量和施工现场气温调整含水量, 一般分4个时段进行控制: 9: 30 以前,9: 30~ 11: 30, 11: 30~ 16: 00, 16: 00 以后。

3.4随时检查摊铺厚度, 检查路肩边缘的高程控制线, 查看固定装置是否松动。

3.5碾压

3.5.1初步稳压之后, 用3m直尺找出凸凹不平的地方, 要求尺与路面的缝隙不大于3mm,否则应进行相应处理,处理时注意粗细集料的搭配。

3.5.2 应使各部分碾压次数尽量相同, 路肩宜同步碾压, 以保证基层边缘的压实度。

3.5.3 碾压过程稳定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最好选用双驱双振的压路机, 避免产生小波浪,保证大面的平整度,最后用轮胎压路机收面,消除轮迹和细微裂缝。

四、总结

对于道路基层的施工,要严格控制铺筑材料级配,配合比,施工机械的铺筑方法。各方面都达到规范要求,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为后续路面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鼎中,程家驹。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2] 高 玮. 浅谈二灰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J].北京公路,2003(3):23-25。

作者简介:

姓名:张文 性别:男 籍贯:通辽 民族:蒙古族 学历:大学 专业:公路与桥梁职称: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措施探讨 下一篇:岩溶地基人工挖孔桩施工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