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音乐意境 提高欣赏能力

时间:2022-08-21 12:46:02

创设音乐意境 提高欣赏能力

如何上好欣赏课,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大难题。许多音乐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精辟分析,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那么,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思想的情感效应?

笔者认为,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意境设计至关重要。音乐欣赏课的重点是欣赏,即从“听”中去感受作品,但是如果提高和加强音乐课堂意境的设计,会使课堂更为精彩、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欣赏课的有益补充。

一、借助故事情境,创设音乐意境

听故事本身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意接受,对于故事中提出的问题也自然有很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情感因素创设情境,通过故事的设疑,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

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欣赏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在讨论总结之后,我用简短的语言将音乐形象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再听音乐,这次我要求大家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感受、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是这样描述音乐形象的: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舞蹈,气氛异常热闹,但也有一些人唧唧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这时我又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样样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学生的表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盛大的舞会气氛他们无法体验,但孩子们对家长的“不满”是他们心灵的体验。

二、借助问题情境,创设音乐意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思考的开始阶段。”只有不断创设有激发性的音乐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问题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催化剂,是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放松心情。

欣赏音乐时,学生总是让老师指挥着,“欣赏这首钢琴曲”,“学唱那首乐曲的主旋律”,这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发现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导致学生上音乐课只带了“耳朵”,而没带“脑子”。是教师没有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怎样发现音乐中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例如,对于一首作品,我们要听的是什么,感受的是什么,总结的是什么,让这些问题触动学生去探究隐藏于音乐作品背后的东西,从而上升到高层次的音乐鉴赏层面。

三、借助视听结合,创设音乐意境

根据教学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那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那会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下转 141页)(上接 175页)

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便全副武装地登场了。”是的,好的音乐作品是不会被遗忘的,仔细聆听、欣赏,你能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在遵循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整体音乐素质,建立民主、合作协调的教学关系,以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建立和谐、愉快、宽松教育环境的教育观指导下,让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欣赏的乐趣,多接触优秀的音乐文化,逐步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中职地理教学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