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客”

时间:2022-08-21 10:36:56

浅谈网络语言“#客”

摘要:最近,“#客”系列网络词语入选“2009年年度汉语新词语”,本文试从“#客”在网络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出发,通过对照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规用法来说明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客”的网络新用法,并分析了对“#客”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客”;常规意思;网络新用法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67-02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流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也影响到语言的改变,进而产生一些新的言语现象,词汇系统中固有词汇的旧词新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年度汉语新词语”评选中,淘客、试客、职客等新新人类“客”系列的网络语言正式入选其中,成为继黑客、博客之后被视为能反映社会生活变化、且主流媒体曝光频次较高的汉语创新词汇。专家认为,“客”系列新词的频频收录,反映了国内网民群体日益细分化的趋势,“网以客聚”有助于上网行为模式由娱乐化向实用化的转型(人民日报)。例如“拼客”:“拼”表示集中、联合、一起,“客”代表人,指的是几个人甚至上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目的是分摊成本、共享优惠、享受快乐并可以从中交友识友。目前常见“拼客”方式有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拼车(顺风车)、拼游(拼团或自助游)、拼购(团购)等等;“闪客”:所谓“闪”就是指Flash(英文闪光、闪现),而“客”则是指从事某事的人,那么,闪客就是指做Flash的人。所谓“闪客”,也指经常使用flash的人。这是网络语言向汉语词汇的又一次成功渗透,在前几年的评选中,“黑客”和“博客”已先期成为国家承认的汉语新词汇。

二、“客”的常规意思阐释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列举了“客”的九个义项:(1)客人,与“主”相对:客人,宾客。(2)旅客:客车,客店。(3)寄居或迁居外地:客居,做客他乡。(4)客商:珠宝客。(5)顾客:乘客,客满。(6)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客。政客。侠客。(7)非本地区或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客队。客座。客串。(8)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9)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冰淇淋。结合其义项的基础上考察“客”的语法功能可以发现,“客”构词能力很强,“客”作为一个构词语素,经常和其它语素组合成各类词性的实词,既有名词又有动词。

三、“客”的网络新用法

在对“客”的常规词义做了简单梳理后,再来看“#客”的网络新用法:

(一)搜客:搜客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生人群.他们利用互联网来汲取知识,解决问题。淘宝客:帮助淘宝卖家推广商品并按照成交效果获得佣金的人(可以是个人或者网站),之前叫淘客,自2009年1月12日起,正式更名为淘宝客。

(二)试客:通常是指那些痴迷购物的用户的一个圈子,在购物前,他们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使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与其他爱好者相互交流后才进行购买。由于他们都在购买前都有“试用”这一共同特征,因此被称为“试客”。

(三)威客:Witkey是The key of wisdom 的缩写,是指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智慧和创意)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而获得报酬的人就是威客。通俗地讲,威客就是在网络上出卖自己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

(四)维客:原意为“快点快点”,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而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而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

(五)拍客:指通过手机、数码相机的拍摄来展现和制作网志的人。

另外其实网络上还有很多:骇客cracker、红客redhacker、奇客Geek、摩客Flash mobs、飞客Phreaking、数字朋克Cyberpunk等等。

在汉语里,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的组合能力( 2)词的造句功能( 3)词的形式标志。因此,“#客”在网络的语言应用中所呈现的语法特征我们也将主要从以上三方面来探讨。

1、“#客”能够被数量词组修饰。例如“一名拍客做的感人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反响热烈”,“最近很多试客们都反映试用品数量太少”,“客”就分别被表示单数概念的数量词组“一名”和表示复数意义的数量词组“很多”修饰。此外,“客”还可以被形容词修饰,比如“亲爱的试客们”,“万能的威客们” 。然而在网络用语中的“客”却没有出现被副词修饰的情况。

2、根据例中对“客”的列举发现,网络上出现的“#客”主要是名词形式,从语法功能上看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或和“们”搭配使用,例如,“北京拼客们请进来!”;“致试客的一封信”。

3、从词汇意义来看,“客”与其它语素结合表示一群人或一类人,与“客商”意思相近。比如网络中这种表达随处可见:“万能的威客们”“很多试客们”“求助拍客们”等等。

其实,“语义与语形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一个词项在句法上的种种表现都可以看作是该词项先天具有的语义成分本身的要求,对某一词项而言,某种语法形式的存在,本质上是它的语义成分实现的结果。”在网络语言“#客”看来,原有的语言符号所承载的语义成分增加了,这在客观上丰富了“#客”的词汇意义,扩大了其表达范围。

四、对“#客”的几点看法

从一开始大名鼎鼎的黑客,到现在火爆一时的博客;从囫囵吞枣的拼客,到大赚一把的威客,还有播客闪客红客等等,共同构成独特的互联网客商文化。除了这些网客,更多的新鲜创意还在继续,互联网必将涌现出更多的不知名的网客。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很快被大众接受并迅速传播,正是由于其特征符合大众,特别是众多网民的表达语言和审美要求。“#客”也是如此。

“#客”是对社会的感受和反应,能体现当今社会生活的细化。“#客”折射出一定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拼客们”的目标是花更少的钱,消耗更少的精力,做成想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快乐,享受更好的生活。

“#客”自身的传统意义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客”本来有“旅客”、“乘客”、“客商”诸多义项,随着社会生活分类的细化,加上网络语言求奇求新的特点,出现“试客”、“淘客”、“搜客”也是一种必然。

“#客”具有时尚风趣的特点。网民上网发帖聊天,大多是为了宣泄、放松或寻找信息,而且他们大多是年轻时尚之人,时尚前卫的语言最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客”简洁适用,参与“#客”互动社区,可以结识朋友,尽享在线娱乐、学习、甚至赚点小钱的生活,因而能被大众迅速接受。

五、结语

“#客”的新形式的产生只是无数网络旧词新用中的一个典型个例。在传统的语言系统中,越来越多语言单位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生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枝蔓。不管这些新的语言现象是暂时出现还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存下来,它们在丰富我们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网络语言的推陈出新并不是偶然性的结果。任何一种语言都处于共时和历时系统中。网络新语言作为语言体系上的变体与分支,本质上它脱胎于现代汉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的产生,追究到底它都根植于传统语言。

参考文献:

[1]俞燕.谈网络词语“濉[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9(22).

[2]王丽.浅谈网络新词“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

[3]申亚妮.网络流行语探析[J].新西部.2009(16).

上一篇:“字本位”理论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儒家忠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