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初中《英语》Task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1 09:33:06

译林版初中《英语》Task教学设计

摘 要: 写作是Task部分的灵魂,既促使学生实际有效地运用语言,又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Task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这些技能是应试所必需的技能。

关键词: 导入 范文 写作材料 点评习作

译林版初中新教材《英语》的Task部分以一个“任务”为线索,通过这个线索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从语言输入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输出的过程。

Task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电子邮件、邀请函、推荐信、海报、个人档案、介绍理想家园和学校等、描述自己最爱的体育运动和崇拜的偶像等、记叙各种人和事物等多种文体,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该要求不同于同单元的其他部分。如果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那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既夯实基础,又与同学交流沟通,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谈谈如何在Task部分的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一、导入要有趣

每个单元的Task和前面部分,如Reading等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由复习自然过渡到Task,便于学生接受,效果较好。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如:图片、实物、情景对话、游戏、英文歌曲、视频、故事、竞赛,等等。不管以哪种方式导入,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导入应力求有趣。

二、范文要读解

Task部分都有一篇范文,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应有的想象力。另外,范文的语言表达规范,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适合学生进行模仿和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时要注意不过于注重解释范文中的词汇及语言点,避免把Task上成Reading,结果就达不到Task的教学目标。

通常先播放范文录音,让学生欣赏标准好听的朗读,设计一个轻松的任务,让学生对范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默读范文,因为默读有利于学生找出细节和关键内容,即使遇到生词也不影响读完整篇短文。默读环节是有任务的,通常为回答问题、完成表格或短文填空。如果范文中出现为数不多的生词和语言点不影响学生对范文的整体理解,就由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测意思,教师教会读音就行了。最后要请学生解读范文的写作结构,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组织处理写作的内容,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紊乱语句。大多数范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是谁或是什么事,明确写作主题;第二部分是主体,具体描写人或事物,必须用细节或事例进行适当的拓展,使描写的人或事物更加充实丰满;第三部分小结,通常需要用形容词来描述对人或事的一些感受,注意首尾呼应。

三、材料要实际

大多数单元的Task都配有Useful expressions,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难,基本上是范文中某些句型的同义句,教师只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这些句型,以作为写作的一个准备部分。教师还要给学生合适贴切的写作素材,并进行整合指导。要选取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年龄的写作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候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身边有用的教学资源,例如书籍和网络。为了使学生尽快熟悉写作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拓宽表达空间,尽可能多地进行有交际意义的交流和表达。只要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了前面的铺垫,不知不觉地树立写作的信心,就一定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四、习作要点评

每一篇习作完成后,教师都应进行及时的批改和点评,如有可能,可以给每个学生当面批改,给予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若不能,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相互交换批改,培养合作精神。然而,指导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并打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必须注意哪些要点,总分是多少,各个要点分值多少,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如何扣分,怎么找出文中的妙词佳句。如果学生拓展了任意一个要点且表达正确,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学生相互批改好后,教师选取优中差不同层次的习作进行实物投影,一方面检查学生的批改是否正确到位,另一方面对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发现的妙词佳句进行全班讲解,这样的集体讲评,使学生不但学会批改习作,还对作文中应该避免的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笔者从使用第一版初中《牛津英语》到新版初中《英语》,随着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探索和积累,愈加体会到Task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不打好写作基础,那么将来就会害怕写作,无法顺应科技时代的要求。如此,英语学习的功能性就不能完整地得到体现和落实,这有违英语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Task,上好Task,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制定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关注学生从本质做起 下一篇: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