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时间:2022-08-21 08:14:01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摘要:官学作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才之地,在两宋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官学的创办及其发展,都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息息相关,探索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和政策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宋代教育发展的脉络,以期为现代教育经费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官学;教育经费;政策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75-0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其他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场所,它的开办和运转需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因此,能否有效解决学校经费问题,是学校能否维持下去的关键。宋朝初期,地方官学兴废,断断续续地发展,无不与教育经费的短缺有关。宋代人口规模庞大,形成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支出来维持学校的发展,是杯水车薪。因此国家和学校只能开源,发掘了多种筹措经费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官学的经费问题,使学校教育得以发展。

一、官学教育经费的来源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田。学田就是由国家拨给、个人捐赠或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收纳的粮食和租金用作官学的办学经费。学田制是宋代教育经费的一大创新,它有效地解决了国家教育财政供给不足,开创了教育经费来源的新模式。学田制筹资方式较稳定,有一定的保障,而且学校所获的钱粮在数量上较为可观。因此,学田制一出现就备受青睐,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地方各级学校纷纷效仿,迅速地流行于全国各地,并且在制度上不断健全完善。仁宗朝后期,无论是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陆陆续续地采用了学田制。宋代的学田来源形式多样,除了朝廷赐田,还包括各级官员用公帑购置之田地、学校自筹购置或包佃公私田地、民间捐赠以及地方官府拨给公田、绝户、产权不明、没收寺庙的田产。形式多样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既可以获得大量的教育资金、扩大教育影响,又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官学教育经费的管理

宋代的人口数量大,至北宋末年已经人口高达一亿,人口数量大必然会促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来容纳更多的士,这就需要巨大的教育经费,学校的维持,依赖于多方面的经费支出。宋代的教育支出可分为显性开支和隐性开支两类。宋代官府十分重视宋代教育经费的管理。

(一)学田的管理

学田制是宋代兴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也是宋代各级学校教育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因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学田的利用和管理,设置专门的人员掌管学田,并且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维护,颁布了相关诏令文书,全局掌控和规划全国各地学田的发展。宋代对学田租佃的管理主要有两种具体措施:一是,官府掌管,在户部统辖下,由各路提举学事官负责,州县“守贰董干其事”,也即举学事官及州县官主办学田的一切事项,包括学田的筹置、出租、收取地租、支付使用等。二是,学校自行管理,即在路、府、州、县主管学校的监司、守贰宏观统领下,学校掌管对学田的处置权,包括学田的经营管理,包括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

(二)其他经费的管理

官学经费的主要部分不入岁计,甚至不入地方官府财计,实行单独核算。属于朝廷或地方岁计开支者只占很小部分。地方官学的事务主要是由政府管理,并且由“管勾文字官”专门负责账目的管理。宋代地方官学的经费在使用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学田和经费的增购、调拨和使用,学校负责账目的登记和管理。

三、宋代学田制的评价

学田制度是宋代教育经费的创举,为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学田制有效地解决了官学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扩大了教育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对中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今社会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代的学田制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教育经费制度的基本形式。官田在宋代以前,一般都是用于封赏、修建皇族牧场、花园等,但是宋代的学田制开创了官田用于国家公共文教事业之先举,这打破了官田固有的使用途径,建立了公田租入兴办教育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地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保证学校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为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宋代的学田制度为后代官田的处置树立了模范,宋代以后历代王朝效仿宋代均置学田。学田制之所以产生并得到推广,是因为适应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需要和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才能够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占据一席之地。元明清各朝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学田制的经济基础上的,宋代的学田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宋代的学田制度为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自汉代官学诞生以来,历代政府也数次明文法令建立地方学校,但是官学一直处于时兴时废、规模狭小的状态,探其缘由,学校是否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学校能否维持的关键因素。学田制为学校获取教育经费开创了新模式,而且也十分便于推广和使用,有官田和租佃制生产关系的地方均可采用学田制。学田制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地方教育的控制,巩固封建统治,也能促进民族文化知识的增进与传播。

上一篇: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