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8-21 05:36:01

【前言】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以孔子德育思想为主体的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其所提倡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等是孔子感思教育的主要观点。 1.仁爱为报国家之恩 仁爱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孔子提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

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孔子德育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可有下列启示:“仁爱”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孝悌”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义”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大学生感恩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003-02

大学生感恩教育一直是处于一线的德育工作者极其关心的课题,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孔子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所倡导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等更是与感恩观念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孔子的德育思想入手,分析孔子德育思想中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有价值的观点,探索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为完善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借鉴。

一、孔子感恩教育的主要观点

以孔子德育思想为主体的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其所提倡的仁爱、孝悌、忠恕、礼义、诚信等是孔子感思教育的主要观点。

1.仁爱为报国家之恩

仁爱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孔子提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等思想,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而要达成这种人生境界并非易事,必须要做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才能为仁爱境界的实现奠定基础。透过对仁爱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表达是对社会、国家的感恩之情。孔子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一方面能发现孔子对于人品修养的注重、对品格塑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对知识分子应该知恩图报的道德要求,博施济众就恰好体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感恩之情。

2.孝悌为报父母之恩

孝悌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根本性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对我们个人来说,最大的恩情是什么?莫过于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给了我们思想,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毫无疑问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当然,父母之恩还在于把我们抚养成人,帮助我们成家立业,所以,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们的父母无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此就有了“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醒世名言传诵至今。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对父母的孝悌还不仅包括生前,死后也要体现出来。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报父母之恩,必须要学会孝而无违、孝而有礼。

3.忠恕为报知遇之恩

我国封建社会强调对士大夫进行纲常伦理的教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而其中的“君为臣纲”其实讲的就是下级对上级要“忠恕”,以报上级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孔子的思想中同样有着深厚的“忠恕”观点。比如在《论语》当中有这么一个小故 事——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各当如何?”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还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必须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其所谈到的“恕”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念道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礼义为报朋友之恩

在我国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为人处事的重要一环,有道是:“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以礼相待,“礼之用,和为贵”,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对朋友要讲诚信,以诚立人、以信动人,不做出卖朋友之事,不做见利忘义之事,公私分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朋友之间不能把利益看得过重,要学会为朋友排忧解难,这些其实是对朋友之恩的报答。君不见,关羽因义思刘备而离开曹操,但在华容道虽不事二主却放虎归山,乃至后患无穷。但我们为何不责备关羽,反而加以颂扬,原因在于关羽所做之事体现了对朋友的“礼义”、报朋友之恩的道理。

5.诚信为报道义之恩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是核心,“孝”是根本,“忠”是支撑,“礼”是引领,而“信”则是基础。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与軏虽说只是车上的小小木稍,但其所起的就是固定作用,是关键部位,是必不可少的。人之“信”如同輗与軏一样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人无信则无以立,人无信则无以行。人之所以要诚信立人,诚信为本,主要是为了报道义之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中的“道”指的就是“道义”。那么,我们如何能“得道”呢?“得道”的方式很多,包括仁爱、孝悌、忠恕、礼义等等方面,但是,如果我们“得道”了而不讲诚信,那结果会怎样呢?因此,诚信立人其实就是为了报道义之恩。

二、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题中之义,自古以来就有“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广为流传,而其中所指向的就是人们要学会感恩。但目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多元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的感恩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利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感恩观点,来推进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1.“仁爱”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仁人志士”,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阶层,所以就有了“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在培养的过程中,内在的修为是极其重要的,这种修为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在如此多的修为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仁”是排在第一位,可见“仁”在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孔子所强调的“仁”是落实在“爱”上面的,并最终体现为“爱”的行动,即“仁者爱人”。笔者认为,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倡导“仁爱”是核心,而这种“爱”既包括对自己的和对别人的“爱”, 也包括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爱,为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大学生认清我国目前所处的形势,正确看待我国的现状,使其学会感国家之恩、感社会之恩、感社会主义之恩。

3.“孝悌”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孝悌”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根本所在,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当中,“孝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观念。因为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要求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从哪里来呢?从繁衍中来。所以就有了“洞房花烛夜、一夜值千金”的说法。“洞房花烛夜”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为报父母恩的缘故。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必须要把“孝悌”放在根本的位置来抓。当然,现代的“孝悌”肯定与古代的“传宗接代”有所区别,但是报亲恩的内涵还是一致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报恩思想。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遇之恩,当衔环以报。”指是我们要对那些赏识、重用我们的人报恩。在我们的一生中会碰到很多人,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往往在于几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我们常说:“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然而即使你做足了准备,你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成功,因为你缺少了生命中的伯乐。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应当学会感怀知遇之恩。对于大学生而言,得到师长、导师、辅导员的赏识是常有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懂得报知遇之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毕业之后的大学生逢年过节主动给授业恩师、辅导员送去祝福、表达感恩的极少,为此,我必须使“忠恕”成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支撑,让广大的大学生懂得“忠恕”、懂得报知遇之恩,因为能得到赏识是幸运的。并不是所有的金子都会发亮的,我们要学会感恩那些让我们发光、发热的人啊!

4.“礼义”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义”是我国传统道德教化的要义所在。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挖掘了“礼义”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社会交往,以礼相待,强调“和”字当头;君子之交,在于交心,在于神交,强调“义”字当头。古语有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出此言呢?实际上道出的是“礼义”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引领作用。人在社会中立足必须要讲“礼义”,离开了“礼”,就是“无礼之人”,人若无礼,未知可否;离开了“义”,就是“无义”,人若“无义”,又何来“情谊”?对此,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要把“礼义”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抓,教育其对待长辈要敬而有礼、对待平辈要谨而有礼、对待晚辈要严而有礼。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对于朋友付出的“礼义”要懂得感恩,明确“义”的内涵,“义”并非酒肉朋友间的“义气”,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正义而出手,为了情义而出手。

5.“诚信”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

“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基础。“知恩不报非君子”、“言而无信,不知可否”、“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等等古训,无一不体现着诚信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作用。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我们要极其注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但是这个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由于考试作弊、替考等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受到巨大挑战。因为少了诚信,很多人也出现了知恩不报的思想,对别人的施恩表示怀疑而非感激。所以,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构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也必不可少,并以诚信教育来推动大学生感恩观念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张鸿燕. 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 首都师范大 学学报,2004(6).

[2]刘颖.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3(4).

[3]朱效娟. 忠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2010(5).

[4]任现品. 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 孔子研究,2005(1).

[5]丁文林,等. 论孔子“孝道”观念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 社会纵横,2008(6).

上一篇: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