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02:23:37

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习性。而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主要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学法指导和提高兴趣入手来阐述。

一、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时常坐不住,思维容易发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低年级的小学生就更甚了,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一来到电脑室上课,看到了他们感到神奇而又向往的计算机,就足够可以让他们兴奋得谈论一整天。当发现什么新奇有趣的事物,就大声叫嚷,其他同学就像小蜜蜂看到蜜糖一样,一窝蜂地被吸引了过去。所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场室管理、考核要求等,就会对学生提出特殊要求:如上课要穿鞋套习惯;上课不随便碰触电脑的按钮等。因此要着力培养以下学习习惯:

1、遵守计算机场室的规定

要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场室的规定,是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计算机专用场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场所,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对电器的使用认识和知识掌握不多,所以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室的要求。

2、规范课堂常规、上机操作的要求

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学生以后学好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也是保证学生的健康。要学生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从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例如:端正坐姿,及时保存资料等。

3、提高兴趣,敢于动手,善于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会感到困惑、触手无策、无从入手。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脑思考、钻研,对待困难时才会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会退缩、逃避,这样是永远获取不到知识的。只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

4、积极沟通,合作探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别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使他们与别人都获得更大的进步,在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人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研究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才会有新的突破。

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从抓信息技术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常规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办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从刚接触计算机起就狠抓常规管理

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很有必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就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能在学习始就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况且有必要在各个年级,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再反复强调。另外还可以在学期开初的时候提出新要求、选出科代表、值日干部等。

2、日常课堂常规,长抓不懈

信息技术教学要在电脑室进行,对于学生来电脑室上课,笔者制定一些日常课堂常规的措施,

如在课前的常规要求:

(1)在楼前由体育委员整理队伍,依次上楼,上楼期间保持安静。

(2)在楼道里保持有秩序、安静。

(3)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笔、笔记本。

在课间的常规要求:

(1)做练习的时候,老师会播放音乐,当音乐停止的时候,请大家停下手上的练习,听老师讲解。

(2)不带零食、水进机房。

(3)不经老师批准不带软盘、光盘、U盘、耳机、mp3、mp4等进机房。

(4)不经老师批准不能玩游戏、不得大声喧哗、推闹。5、如有困难,有三步看书;问老师;小声请教身边同学。

在课后的常规要求:

(1)正确步骤关机。

(2)各自放好凳子、键盘、鼠标等,轻步离开教室。

(3)当天值日生留下收尾。

(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笔者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游戏打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门

以己及人,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有哪个小孩子不爱玩?虽然现在经常会见到网络游戏成瘾的例子,但是笔者依然认为游戏比起许多因素更具吸引力。

2、用知识去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却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生们对一些难度较高的软件的学习中,往往有更加高的热情。在对高年级的一个提高性质的FLASH教学里,我发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比起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二个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比起教师传授知识更加容易吸收知识。

(三)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

1、学法指导能逐步形成自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指明,让学生尝试;老师再利用示范,让学生摹仿;最后老师用回顾小结,让学生概括。是三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途径,来掌握学习方法。在掌握学习方法后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案来解决。

2、要培养学生"会"学习

要培养学生"会"学习。即会听讲、会阅读课本、会思考、会发问、会上机练习,要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知道"学法",是能解决问题的。要让学生明白,上课时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权利,有权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3、通过强化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假如学生没有强化的训练,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将会被大打折扣。例如小学生在打字中,经常会忽略背诵键盘的重要性,常常会认为只要能够打字就行了,却不知道如何提高速度。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教育,既然为人师表者,也当然要先做好榜样,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给学生最直接的言传身教,求得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生有效互动 下一篇:把班级建成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