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生有效互动

时间:2022-09-13 06:14:56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生有效互动

摘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上认识师生互动的必要性,我们要转变观念,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注重能力立意和能力培养,促进、引导和推动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1

近日,珠海"小神童"冯邵一的"退学申请书"事件和启东汇龙中学江成博同学的"偷换国旗下讲话"事件引起社会舆论对现行教育体制功利性和弊端的质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时听到有老师发出诸如新课程改革不能操作甚至"失败"等观点,对此我不敢苟同。

一、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上认识师生有效互动的必要性

2012年11月25日,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钟启泉教授为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赴上海教育考察团做了一场学术报告---《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令人茅塞顿开,新课程改革不是不好,而是我们没有真正领会并贯彻实践其理念和内涵。认为新课程改革失败的观点正是没有贯彻其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起来的结果。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目标的接受者和参与者,是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待新课程改革我们就会有一种教书育人的冲动,把学生当成自家孩子的冲动。

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1]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困惑,更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一切,落实到教学方式上都要依靠师生有效互动来解决。

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新高度上探讨教学方式,我们必然会选择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摒弃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为"学";而对学生来讲,师生有效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只有学生"学"进去了,"教"才能实现其意义。同时,"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肯定第八次课程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广大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书育人理念。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机会,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职业成就感。

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加强师生有效互动的主要措施

1、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式,促进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地方,需要构建学生乐学上进的平台,还思想政治课本来的面目。教师不再是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恰到好处的引导。[2]

传统课堂仍然有它的存在价值,毕竟"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最终都要落实到"教有得法、学有得法"上,师生互动最终要落实到"有效"这两个字上来。在此要注意做到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方式活动化,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听众,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浓缩的交际空间,思想政治教学不应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是反复亲历体验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主动还原知识、探究知识,才能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并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我在人教版高一政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中尝试运用"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法,指导学生先认真阅读教材,划出重点、难点,找出概念,鼓励学生先自学后讨论。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准备之后,我说:"大家都爱财,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如何投资理财,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们一听都笑了。然后我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课介绍的四种理财方式,再逐个就有关问题提问、讨论、解答、补充,最后进行总结,强调知识点。课后反馈,有学生调皮的说:"上的很happy!"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导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把学生看做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个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有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犯同龄人常犯甚至不常犯的错误;这就需要建立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尽可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改变课堂管理"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沉寂,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带有激情的引导评价,充满关爱的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激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

3、注重能力立意和能力培养,推动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新课程改革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举一反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在教学过程之中就不能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注重能力立意而不是知识立意。所以必须围绕教材组织运用好时政资料,推动课堂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时政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循序渐进,并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提高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顺利完成探究实践与互动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然,我们还要做的更多、更好。正如钟启泉教授在《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中所说的,"对于我们来说,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坚定课程改革的大方向。"让我们立足课堂,追求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追求师生教与学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愉快学习,享受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2012年第24期第9页

[2]《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2期第15页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