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时间:2022-08-21 02:23:14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 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对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使工作人员 充分认识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标准预防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防护能力,同时配合足够的防护用品,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达到保护工作人员的目的,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1 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供应室负担着全院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和灭菌,在返回临床科室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的接触病毒和细菌。如回收的布类、器械、各种穿刺针治疗包等,污染的物品多,种类繁杂,这些患者用过的物品没有进行消毒甚至带有血迹、脓迹、分泌物和排泄物,这些物品中可能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每天接触这些物品,使它们暴露在感染因子中,潜在各种传染病的危险,是危害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 化学因素 临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不同程度存在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会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其对人的眼睛也可产生刺激,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另外供应室人员还会接触到很多含铅物品,如各种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B-D试纸等,在操作时均不要求防护,也有可能造成身体上的损害,目前很多医院采用含酶的清洗剂,酶能分解蛋白,溅到人体皮肤、黏膜及眼睛中能分解蛋白造成皮肤黏膜的损害。

1.3 物理因素 ①消毒灭菌时高压蒸汽锅、超声清洗机、排气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噪声,长期受噪声的刺激,可造成人听觉神经的损伤,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如: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血压增高。②在污染物品的回收包装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③紫外线空气消毒室,紫外线的辐射对眼角膜、结膜、皮肤也会造成伤害,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眼睛损伤。④热力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和蒸汽,人长期处于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出现闷热、头晕、烦躁、疲倦无力、血压升高、风湿等,极大危害着人身的健康。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有害因素的防护 供应室在对污染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过程中细菌繁多,锐器多,稍有不慎即会刺破皮肤造成自身感染,所以在回收浸泡清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规范,工作人员在接触被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污染的器械、物品时,要严格按标准预防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隔离服、戴双层手套,在清洗的环节中,动作要轻,严防锐器刺伤,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正确的洗手,一旦被锐器刺伤,应先脱去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尽量挤出伤处血液,用肥皂流动水清洗,再用2%~5%碘伏清洗包扎,如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乙肝、丙肝病毒污染利器刺伤,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随诊预防工作。

2.2 化学有害因素的防护 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有效浓度、使用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戴防护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配制时注意方法正确,浓度准确,小心谨慎,防止漏溅,储存瓶口必须盖严,避免消毒剂挥发,减少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3 物理有害因素的防护 ①控制噪声,做到屏蔽空间以隔绝噪音,有条件可以安装消音设施,保持室内安静,为了减少各种设备的噪声影响,做好平时设备的保养与维修,调整机器报警音量,集中时间灭菌,工作完毕时关闭灭菌器及排风扇。②对高温高湿的环境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消毒间要宽敞,工作间要安装排气扇及通风降温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工作人员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严格按照灭菌器操作规程操作,随时观察灭菌器的运行情况,对灭菌器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灭菌完毕后要等灭菌柜内压力降为0,温度低于50℃方可开启舱门。③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眼睛,在测试强度时要戴墨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

3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强化管理

3.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切实落实教育措施,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将职业安全措施加以指导。要求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危险的工作前受相应的培训,对上岗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预防的强制教育,并将纳入年度考核项目,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1]。

3.2 加强规范操作,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医务人员在回收清洗过程中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橡胶手套,当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穿防护服和胶鞋,据调查戴手套可将针刺的感染机会降低50%[2]。也可有效防止化学消毒剂、粉尘及其他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3.3 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为此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任何急慢性传染病或病源携带者均应调离本室。

3.4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医院各级管理组织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专业知识,完善各种预防医务人员感染及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技术常规:贯彻执行相关卫生法律规定,系统开展对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监测,定期对高危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护对策,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玲.供应室在职业安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防护.中国消毒杂志,2008,25(2):203.

[2] 刘晓惠.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759-760.

上一篇:4952例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下一篇:舒张压与丘脑出血预后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