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临床体会

时间:2022-08-21 01:52:00

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临床体会

【摘要】本文从手术室管理制度、无菌操作、器械准备、护理技能、护理记录等方面分析了手术室存在的隐患及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预防措施,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临床体会

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专业性强,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杜绝了差错事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如下:

1管理因素

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章制度较多,有章不循执行不严,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人员责任心差,不坚守岗位等情况。

2人员因素

2.1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导致工作失误

2.1.1护送过程中可出现非医疗性损伤,如摆或使用气压止血带时,造成患者压伤或挤压伤。推接交换车时忽略检查,安全锁卡不好,车身滑出造成患者惊吓[1]。

2.1.2接患者时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接错病人和护送不当,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及神志不清的病人不使用腕带标识将患者接错、或错放手术室甚至手术部位错误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2]。

2.2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3]。一直以来手术室急救都是医师说,护士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2.3护理知识与技术不足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手术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技术操作不熟练。如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

3无菌操作不严格

无菌技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违反无菌操作将会导致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一般不超过200cpu/m3[4]。

4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环境差乱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混乱,设备过多堆放,造成手术室的消毒不合格以及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能发生院内感染。如感染、手术切口不愈合等。

5器械物品清点查对不仔细

器械准备与手术要求不符,性能不佳,刀、剪、针不锐,影响手术进程和质量。清点查对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防止器械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和深部组织的重要措施。如清点纱布时,不使用“点唱”式,器械护士一个人查对一遍,不将纱布完全打开,术中临时做的“花生米”或纱布条不作记录,有些手术需要较多器械术前不注意查看器械的完整性,都是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隐患。

6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6.1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防风险问题能力组织全体护士每天利用早晨交班时间学习,内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主动服务内容、新业务及新技术、每月一次学习手术室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护理安全、法律知识等,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及法律意识。

6.2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严格的行为准则。通过护理人员岗前教育、在岗教育等方式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经常学习专业知识,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外派人员进修学习,使护士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理论,跟上新要求。对手术室配置的专业器械,如监护仪器、电刀、电凝等应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对于新开展的手术,可以通过参加医师查房,了解病人特点和手术要点,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新手术顺利成功地开展,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6.3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而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护理隐患的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例行手术的病人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病房带入的物品及药物、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器械敷料是否灭菌合格、器械是否完好;四到位:急救药品到位、吸引器到位、氧气到位、电刀到位[5]。

6.4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手术的质量均与手术所需物品的功能和供给有密切关系。对每个器械应经常养护和定期检修,特殊器械、精密仪器应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证及时供给。已消毒的物品应统一存放。每日清理消毒过期的器械、敷料,每周整理消毒容器,并标明各类物品消毒日期及责任人。接送病人的推车、手术床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6.5消毒与灭菌

6.5.1空气消毒手术室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6.5.2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能耐高温灭菌的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为保证灭菌效果,采用化学指示剂对无效果进行严格监测。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避免交叉感染。术前准备是减少感染机会的第一关,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手术过程中,所有参与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的暴露时间。

6.6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发生医疗纠纷时重要法文件,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判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或手术中,而且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方可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7]。

6.7手术室布局和环境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建筑设计既要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药品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有序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

综上所述,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是集手术、检查、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面临较大风险,作为手术室护士要防范风险发生就要加强我们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用规章制度约束护理行为,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增强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在每天的护理工作中保持有序的工作,清醒头脑,从而避免差错的发生[8]。

参考文献

[1]黄少芹,龚兰英,黄玉梅.浅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防范[J].健康必读杂志,2011,7(7):432.

[2]金永红.手术标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2(9):47.

[3]赵亦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J].中国中医急诊,2009,2(18):327.

[4]周静.谈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

[5]逯岩.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J].临床护理,2010,21(2):203.

[6]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13):978-979.

[7]唐玉平,沈莉,王爱华,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7-58.

[8]涂淑丹,邬艺平,康良映.增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医疗安全的意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62.

上一篇:HPLC法测定抗感解毒泡腾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下一篇: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