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又现抢地战

时间:2022-08-21 12:03:13

144轮竞价,不是“地王”的“地王”

山东省济南市,龙洞旁边,300亩土地17.8亿元,每亩价格594万元,虽然竞争激烈,但该宗土地并非年内单价成交价格最高的。在11月13日成交的10宗土地中,就有一宗土地单价超过600万。不过,业内人士根据其规划容积率计算得知,该宗土地楼面地价约为6711元/平方米,这是今年内成交住宅用地中楼面价最高的一宗。

业内人士介绍,该宗土地容积率并不高,加上位置靠近全运村等高端项目,非常适合做洋房、多层和别墅等产品,而这类产品在这一位置价格普遍都在万元以上,甚至高达2万元,所以利润空间相比建设高层地块要高出很多。

“我们在拿地前就是想做洋房和多层等产品,从实际结果看,这个价格不高,在这个位置,每平米成本控制在1.1万元以内就有得赚。”一家参与拿地企业的负责人介绍。

山东世联总经理朱江分析认为,144轮竞价与这宗土地的特点有关。该地块位于龙洞片区,距离济南高端社区海尔绿城全运村较近,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之外,其1.0-1.33的地上容积率也是引发竞争的主要因素。

“根据容积率计算,未来很有可能建成花园洋房等高端住宅。”朱江分析,该地块的“热抢”在土地市场没有代表性,但是受限购、限贷等政策松绑的影响,土地市场也出现了回升迹象。

据了解,上一次济南土地市场如此“热闹”,还是年初鲁能、中海、万科三巨头抢夺S103线附近地块,经过77轮竞价后山东鲁能亘富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17.05亿元夺魁。

这宗土地的成交过程创下了今年以来拍卖形式、竞价次数、竞拍企业、加价幅度、楼面地价等多个“第一”,激烈的竞价过程让不少人以为这块地要创下新的年度“地王”,但从成交价格看,每亩594万元的价格被参与拿地企业普遍认为“并不高”。

“这块地的价格明显低于我们此前预期,原来我们预计会以18.5亿的价格成交,而且整个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长。”一家参与竞拍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一价格还不如此前成交的位于华阳路附近的一宗土地。

“如果这块地在去年竞拍,在那种市场形势下,拍个七八百万的价格很正常。”一家一线房企山东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认为。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记者采访的各房企拿地负责人均表示,这与目前的市场形势有关,虽然限贷限购放开,但目前的市场形势让企业拿地依然“谨慎”。该宗土地的激烈竞价与地块自身的特殊性有关。

而相关的成交结果也能够说明企业拿地的谨慎态度。在11月14日挂牌截止的另外两宗土地,最终因为无人报名而流拍。

总体来看,今年济南的土地市场供应量比较充足。12月12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又华山片区4宗土地的挂牌出让公告,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约合932亩。

在这一轮土地竞拍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原鲁能日和地块,据悉,经过38轮的竞价,该地块被编号为24855457的竞买人以4亿元成交,折合楼面地价2427元/平方米,这是济南第二块在网上成交的土地。有业内人士透露,24855457的竞买人为恒大地产,上述龙洞300亩地块,也是由其出资拿下。

外来房企夺地王

近年来,济南市房地产市场各年度的排行榜上,外来房企的名字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虽然榜单中的不少名字频繁更迭,但总有三个不会改变,那便是中海、恒大和绿地,这三个最早进入济南的房企早已经成为了济南房地产市场的领头羊。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金额销量排行来看,前十位中有9个为外来房企。

作为扩张的基础,土地早已成为外来房企竞相争夺的“美餐”。济南的地王概念早在2004年就有,当时的房地产的社会氛围没有现在这般火热,很多市民都对那个阶段的地王没有概念。济南的房地产市场在当年处于半封闭、不开放状态,所以也给了本地房企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从2009年开始,随着外来房企的逐步进入,济南的楼市秩序被重新洗牌。回首十年土地拍卖的历史,地王多数落入“外来房企”囊中。

众多知名的外来开发企业先后落子,其中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他们更青睐于拿下“大地块”来进行开发,以期靠公司以往的开发经验,重新在这个地块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规模改造升级,使该地块可以催生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一线房企来济特别喜欢用“大”的方针进行开发,如大地块、大规模、大动作等。济南有很多大规模的楼盘存在,如阳光100、鲁能领秀城、中海国际社区等,尤其是阳光100项目目前已经开发到了5期。记者发现除了鲁能为本地企业以外,其余在济南有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均为省外知名开发企业。

数据显示,近5年来,济南房企销售排行十强榜单中,外来品牌房企数量逐年增加,本土房企受挤压,席位逐年递减,相对稳定的鲁能地产和鲁商置业扛起本土大旗。而外来品牌保持上升态势,前三强一直在中海、恒大、绿地三家房企中轮回。

在土地市场,分化的情况也异常明显,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总体来看拿地动作较大的基本为品牌房企,拿地地块为优质地块,优势资源开始向品牌房企集中。“中小企业的拿地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在未来2-3年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低,最终一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房地产市场,最终整个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会因此而逐渐提升。”张宏伟表示。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济南日渐重视的城建,政府希望外来房企可以刺激本地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通过有效竞争来激发市场潜力。鲁商、东拓和鲁能等本地知名房企,在一轮轮的市场搏击中逐渐适应并有效发展着。2014年的土地首拍,便被鲁能以17.05亿的价格拍得,本地房企也正以其勃发的势头在市场中“打拼”,希望在未来的土地拍卖中可以看到更多本地房企的身影。

缩减拿地,全面退守一、二线城市

有分析人士表示,清存货、回现金、少拿地、少开工是房企今年主抓的经营指标,因此拿地态度一直非常保守,且在布局上已全面退守一、二线城市

“虽然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但从房企在全国的拿地布局来看,今年4月份以来,20强房企单月拿地总额一直低于去年同期。”有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自今年年初杭州楼市首度大幅降价后,多数房企都一改今年年初定下的扩张计划,紧急启动了缩减拿地的保守经营模式。

记者根据中原地产提供的监测数据获悉,截至11月底,20强房企购地金额合计为255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740亿元相比,少花了218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6%。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向记者表示,地价不断走高压缩了房企的盈利空间,高价拿地相对风险更大。张旭认为,在楼市整体成交没有明显稳定回暖前,房企的重点依然是消化库存回笼资金,由于资金受限,开发商对投资以及市场预期的态度仍然趋向谨慎,整体上投资热情仍旧不高。

据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20家标杆房企购置土地金额已经连续8个月低于去年同期,且从4月份以来,仅有9月份和11月份,其单月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余6个月均不足180亿元。而从2013年全年来看,20强房企单月拿地金额无一个月低于200亿元,最低单月拿地金额纪录也在230亿元以上。

“实际上,拿地节奏可以看出房企对市场的判断。从20强房企年内在土地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并不看好楼市明年的发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但11月份有所变化,标杆房企之前鉴于去库存压力而不拿地,但最近部分城市下调土地价格,加上各类救市政策叠加,部分企业开始抄底拿地。

值得注意的是,20强房企全面缩减拿地开支之际,为了支撑企业规模扩张,不得不提前补仓。然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到哪些城市布局几乎可以决定一些房企明年在业内的排位。

鉴于此,与三、四线城市看得见的风险相比,房企为提高安全系数,更加愿意扎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拿地扩张。

■链接

济南昔日的地王

总价之王

18.16亿元,位置:高新区舜华南路西侧、玉顶山南侧,拿地企业:济南东拓置业。

单价之王

1.78万元/平方米,位置:东航三角地,拿地企业:中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

人气之王

25家企业争夺,位置:山师北街8号院,拿地企业:山东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竞拍之王

105轮竞价,位置:高新区舜华南路西侧、玉顶山南侧拿地企业:济南东拓置业。

上一篇:道路桥梁专业为例,试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活... 下一篇:除了种瓜,还可以种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