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现实意义思考

时间:2022-08-21 12:00:45

群众观点现实意义思考

*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在其思想理论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志认为,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他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了他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只有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拥护,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否则,一切工作都“鲜有希望。”1934年9月,他针对当时游击战争开展不利的情况指出:游击战争开展不起来,“甚至找不到饭吃,归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去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帮助。”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始终认为:“群众的发动,是党、政、军一切工作发展的基础”,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群众是英雄、群众出智慧

*认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认识和智慧的源泉。他强调,“没有人民,就没有英雄”,“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相反,任何所谓的好汉,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将一事无成。所以,*强调,一切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课本。

(三)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的。

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的,这是*一贯坚持的观点。他明确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为此,他反复强调,各级政府和党员必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人民才会感到政府能够给他们办事,是人民很好的‘公仆’”。

(四)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劳动者人人有吃有穿,而且要吃的较好,穿的较好。”他还多次重申,无论是钢也好,还是其他基本建设物资也好,如果妨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有必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建设方针。

(五)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评价干部和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

*认为,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就是评价党员、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因此,他在考虑和选拔干部时,特别重视考察被选拔对象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并多次强调“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是选拔干部和考察党员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

二、*群众观点的基本特征

*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党的工作要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工作。综观*在不同时期的有关讲话和论述,他的群众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相统一。

*同志认为,党是为民谋福利的,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任务都不能不建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点上。但是,这不是说群众就是天生的革命派。党要发动群众必须“教育群众”。在这方面,主要应当做以下工作:

第一,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1939年6月,他在谈到党的支部问题时指出,“支部的责任是要引导群众一步步走向共产党的周围,所以应该在各种斗争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相信我们党的一切口号、主张就是他们的切身的要求,并且为这些口号、主张而努力奋斗。”

第二,要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他认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党教育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发动群众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次指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三,要教育群众正确看待和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1933年4月,*在总结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时指出:“这种倾向,表现在只看到行业的狭小的经济利益,妨碍了发展苏区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根本利益”。建国后,他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向职工群众进行关于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对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

(二)坚持发动群众与关心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

*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依靠力量,充分发动群众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发动群众与关心改善群众生活统一起来,是*所反复强调的观点。因为:

首先,他认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这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要把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工作的中心和关键来抓。所以,他强调,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把充分发动群众这一环节抓住抓好。

其次,他指出,“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因此,“我们要注意群众的切身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发动群众的关键。”在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他提出了“第一要吃饭,第二要建设”的著名论断,主张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三)坚持联系群众与改善领导作风相统一。

*同志认为,能否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息息相关。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第一,克服。早在1940年他就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他强调,“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这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完全一致的。

第二,发扬民主作风。*深刻指出,“”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内没有了民主集中制,取消了集体领导。他再三说,党内生活就是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第三,加强群众监督。他认为,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因为一些党员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因而有脱离群众的危险。通过加强群众监督,可以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使其不丢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群众观点的现实意义

*同志的群众观点来源于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学习*同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同样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要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支持和拥护,就必须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出台后,能为群众带来可切身感受到的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丰厚成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统筹兼顾,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为了群众眼前的暂时利益而牺牲其长远的根本利益,但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必须牺牲其眼前利益时,要做好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切不可超越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搞那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的事业才能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解决与民争利问题。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利益的分配上,人们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会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侵蚀人们的思想。这就向我们尖锐地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让利于民、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侵害民利,这最为群众所关注,也是群众评价我们党风好坏最实在的东西。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为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向群众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整治活动。要在重点整治增加农民负担和企业负担、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公路“三乱”的同时,加大力度,重拳出击,对在征用土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过程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破产和改制过程中侵害职工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狠刹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歪风。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处理好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做到先民后己,自觉退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不计较个人和小集体得失,不谋取个人和小集体私利,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就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密切党群关系就有了根基。

(三)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去年底,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为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明确,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一切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反对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在整顿党风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群众民主监督。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营造廉政文化的深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投身反腐倡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要定时向群众通报一个阶段的重要决定和重大事项,要按中央要求,及时申报公布个人重大事项和收入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通过加强群众监督,形成强大的社会反腐合力,对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各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要把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把它作为治党治国之本。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是否注意关心群众疾苦,真正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因为只有关心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党和政府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也只有关心群众疾苦,并切实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必须明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起着支配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反对和其它一切形式的不正之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杜绝暗箱操作,打造阳光政府,真正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康。

上一篇:会计诚信财政监督思考 下一篇:纪检机关组织协调能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