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笨鸡”生态放养技术

时间:2022-08-20 11:30:20

林地“笨鸡”生态放养技术

摘要:林地内放养适应性强、耐粗饲的本地鸡种是林牧结合、开展多种经营的有效途径,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文章着重从品种选择、放牧地选择、管理、鸡群驯养、补饲、防疫、放养密度等几方面阐述林地”笨鸡”的生态放养技术。

关键词:林地;生态放养;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99—2

“笨鸡”指生长较慢的本地鸡种,又称“土鸡”、“柴鸡”。林地“笨鸡”的生态放养是指利用本地鸡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宜放养的特点将其散养在林地中,充分利用林地中的天然饲料和林地的自然条件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生态放养的益处

1.1 产品档次高

在林地间放养的鸡因空气清新无污染,活动量大,抗病力强,用药极少。放养期间鸡以采食青草、虫子、草籽、树叶为主,很少添加饲料,生长期较工厂化养鸡长。因此,肉、蛋中几乎无农残药残、皮下脂肪适中、肉质鲜美;鸡蛋水分少、蛋黄颜色深、风味好,被称为有机食品。

1.2 生态效益好

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解决了发展畜牧业与保护林地资源而引发的争地问题。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鸡群采食林间害虫、杂草,有利于林木的生长;鸡粪为林木提供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养殖废气CO2、NH3、H2S、粉尘等可被树叶吸收净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林地提供饲料、鸡粪还林、林牧共促的良性生态循环。

1.3 经济效益显著

全人工喂料时,饲料开支占养鸡总成本的70%左右。放养鸡利用林下资源,减少配合饲料的给量,使饲养成本降低8%~20%。鸡舍简易,设备简单,投入少。而放养鸡的市场价格却是工厂化养鸡的2倍左右,这样,每只放养鸡可获纯利1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2 生态放养的技术要求

2.1 鸡种的选择

优良的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应选择“缓速型”鸡种。如体格中等、行动灵活、觅食力强、抗逆性强、耐粗放的地方品种即“笨鸡”、“笨鸡”血液占75%以上的杂交鸡或体色、体态经选育提纯的地方鸡种。这些品种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不高,但其对环境的要求低、耐粗饲、适应性好、上市存活率高,加上其具有羽毛丰满红润、鸡冠肉髯发达、肉质风味良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市场要求来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鸡种。

2.2 放牧场地的选择

林地养鸡,必须选择合适林分。干爽向阳、有水源、通风换气好的乔木林地作为放牧场地较理想。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4~5m以上)、郁闭度在0.4~0.6之间的林分,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而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有利于鸡的生长和发育。林分郁闭度大于0.7或小于0.3时,均不利于鸡群生长。大于0.7,林地温度低、阳光少、下层虫、草少;小于0.3,阴蔽少,阳光直射易造成鸡群中暑。

2.3 鸡舍建造

鸡舍白天可供鸡饮水、补饲和防风避雨,夜晚有保温、防害兽的作用。选择林地内地势高燥、避风向阳、透光度60%左右、水源充足、排水排污良好、交通便利的平缓地段建设鸡舍。为降低成本,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改造旧建筑物,或建塑料大棚鸡舍。鸡舍建筑面积按8~10只/m2计算,舍顶可铺茅草保温。鸡舍内外均应放置一定数量的饲槽、水槽。鸡舍旁可建一值班室,供饲养员休息,还可做饲料库用。

鸡舍建成后,用2%福尔马林消毒即可养鸡。

2.4 放牧地的管理

黑龙江地区的5月初至9月底是放牧的最佳时期,此时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10月份以后采取舍饲为主、放养为辅的饲养方式。但5周龄内的雏鸡由于抵抗力低,应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待脱温后再逐步进入林地放牧饲养。

最好用1.5m高的尼龙网将场地围起,可以防止兽害进入和鸡只走失。为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害兽危害鸡只,在放养前一周,在场地中要放置鼠夹等工具(注意:鸡放养前1天将工具收回,以防误伤鸡)。

饲养员早上将鸡放出,让其自由觅食,天黑前将鸡赶回棚舍,并清点只数、观察鸡的健康情况。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小时,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夏季的晚上,在放牧场悬挂照明灯,吸引昆虫让鸡群捕食。放养期间,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进行舍饲,防止鸡受寒生病。在将鸡放出和赶回鸡舍时要通过口令、哨声或敲盆声对鸡进行调教,一个星期左右鸡就能对声音建立条件反射,一吹哨或敲盆鸡就能立即返回鸡舍,便于管理,降低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2.5 注意补饲

林地虽然给鸡提供了大量的营养,但营养还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鸡的生长需要。由于本地鸡的饲料利用率低、生长速度慢,若要在5、6个月内出栏,必须给予人工饲料促进其生长,特别是产蛋母鸡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一定要符合其营养需要。一般每天早晚各补饲1次精料,同时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饲料可到市场上购买肉鸡或蛋鸡专用的配合日粮。饲喂量根据”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和放牧情况而定。

2.6 严格防疫

搞好防疫是养好鸡的重要保证。本地鸡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适应性和抗病力都很强,其杂种后代也具有较好的抗病力,但由于饲养期长、生活环境复杂、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因此也应重视卫生和防疫工。

为防止相互感染和便于饲养管理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制,即同一批鸡要同时入栏同时出栏。入舍前彻底清洗消毒鸡舍、料槽、饮水器等进行,日常管理中也要经常对器具消毒,鸡舍每周清扫一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并用抗毒威喷洒或石灰乳泼洒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与工厂化养鸡相同)。每天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粪便、精神等状况,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饲料少给勤给,一次吃净,避免饲料霉变。林地放养的鸡群易多发寄生虫病,因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生长速度及肉品的安全性。

3 生态放养的注意事项

鸡在35日龄或体重达到0.25~0.3kg以上时才能放养。育雏要在鸡舍进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求与工厂化养鸡相同,这样才能获得健壮雏鸡和高成活率。

密度适中,一般为1500~2000只/hm2。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低。密度过大,会出现弱肉强食现象,造成鸡群均匀度差,或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肉和蛋的风味,也可能会因为食料缺乏而伤害幼树,而且鸡的排泄物过多,会“烧死”树木甚至造成土壤酸化板结。

提倡轮牧。每0.3hm2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将鸡群移至其他牧区放牧。放养后的林地要及时翻地、清理,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和放牧地的防疫。

生态放养注重生态效益,目的是林、牧的双赢,不能以牺牲林木为代价换取养鸡的高经济效益。要特别注意保护幼树、幼苗,防止鸡啄伤或吃掉顶芽。

林地生态放养“笨鸡”,其肉、蛋符合人们对食品绿色无公害的需求,也为林区职工开拓了一条林牧结合的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

[1] 高德荣.果园林地散养土鸡饲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5:56—57.

[2]?张静.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初探[J].中国饲料,2011,11:39—42.

[3]?崔时典.林下围网养殖土鸡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76.

[4]?邱晓明.浅析林下养殖土鸡的经济优势[J].北京农业,2011,36:72—73.

作者简介:王莹(197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工程系副教授,从事营养学、动物养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深秋季节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 下一篇:浅述河道扩挖及清淤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