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刺激方案不必急于出台

时间:2022-08-20 10:32:40

新经济刺激方案不必急于出台

就目前来看,新增贷款全年突破6万亿元可能性很大,流动性可能带来的通胀需要引起警觉。这些快速增加的信贷,无论是流入资本市场还是流入实体经济,都有可能造成通胀。

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并没有如市场预料的那样在4月15日出台。虽然总理4月11日在泰国出访时表示,当前要抓紧落实一揽子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制定新的应对方案。但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不必急于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不必出台新刺激方案

在第四届富国论坛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现有许多宏观指标出现转好趋向,流动性方面贷款增速非常快。因此,“可以再看看情况决策,目前政府不必急于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4.58万亿元,全年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计划规模基本完成。哈继铭认为,就目前来看,全年突破6万亿元可能性很大,但还是有可能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年内新增贷款将是先高后低。

哈继铭表示,流动性可能带来的通胀需要引起警觉。这些快速增加的信贷,无论是流入资本市场还是流入实体经济,都有可能造成通胀。前者可能会是资本市场的通胀,后者可能是更广泛意义的通胀。化解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市场预期的政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只是股市一个炒作概念,因为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银行的钱也很难放出去创造需求,再次有大量资金注入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走势呈非对称U型

中国经济短期出现回暖的迹象,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哈继铭对短期经济稍感乐观,并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的预测由7.3%提高到7.6%。他认为,中国GDP同比增速是比较慢的,但是二季度、三季度将明显上升,同样四季度也会比较高的。但是环比增速则不同,环比看,去年四季度是0.43%,今年一季度或是1.3%,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二季度有可能接近2%,到了三季度也许更高,不过到四季度有可能会比二、三季度低一点,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长推动力多半来自于政府的刺激政策,来自于私人投资或者消费依然比较低迷。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6.1%,CPI同比降0.6%。

虽然经济短期回暖,但哈继铭对全球乃至中国经济中长期仍然比较谨慎。哈继铭认为,未来10年,全球经济都可能呈低增长、高通胀的格局。中国经济12%、13%的高增长可能不会再出现。“即使是U型走势,也是非对称U型,经济增速回不到原先那样的高度”。

哈继铭强调,未来全球经济长期前景面临高负债与人口结构老龄化这两座大山的打击。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不光要刺激内需,还要锐意改革。

他建议,在紧锣密鼓的投资保增长之后,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的改革来应对经济上面临的挑战:一是降低增值税、营业税税率;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城市化速度推到最高;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改革以鼓励消费;四是改革资源价格。

哈继铭称,推进改革需要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降低准入标准。在1998年中国比较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实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政策,就是房地产改革。

他说:“现在很多领域具有改革空间,放开民间投资,让民间投资在多个被禁入领域得到合理回报,我相信一定会吸引大量私人资金,就如当年房地产领域一样,这就能提高生产率,解决就业问题,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这也许是在紧锣密鼓的宏观政策保增长的形势中需要关注的。”

上升基础仍不牢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对遏制经济下滑、推动经济回暖产生了明显效果。虽然指标回稳了,但是上升的基础依旧不牢固,还存在可能下降的压力,如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消费的趋势仍是下降的。

“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劳动力和财富收入都有影响,虽然我们家电下乡,不断扩大产品。增加农民在消费方面的需求,但是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城乡总体来讲依然存在下滑。”陈东琪说。

令陈东琪担忧的是,在第一季度新增信贷4.58万亿元后,今后几个月怎么办。他说:“这里有很大的两难,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持续回升,信贷还要继续增加,每个月要有足够量支持,要有充足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在这么大量的贷款后,还能怎么样呢?这个矛盾如何破解?”

陈东琪还提醒说,即使经济回升了,中国经济包括全球经济还将会在低位震荡。从过去历史看。在1998~2001年间,1998年经济增长见顶了,然后2000年回升了,2001年又下去了。这次经济增长可能也是这样的波浪起伏。

谢国忠表示,中国经济现在回稳,主要是银行放出4万多亿元贷款之后,对实体经济压力减轻,但把这种手段看成解决经济增长下降的一个核心手段是不可取的。

谢国忠认为,各国政府积极为恢复经济增长提升信心、注入流动性,短期确实会对实体经济有一定帮助,但注入流动性会导致通胀不可避免,等通胀苗头出来逼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时候,全球经济就很可能出现第二次衰退。他预期,明年就可能出现第二次衰退。

谢国忠表示,就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而言,房价、股价、家庭债务的正常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而这会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不要再奢望明天还会有像昨天那样的泡沫”。

谢国忠直言,现在更多的是要担忧通胀而不是通缩,通胀可能在明年就会到来。“我给大家打个比方,伯南克印钞票就像是在点干柴,而经济危机风太大,火不断被吹灭,而他在不停地点火,火总有一天会被他点着。火被央行点着之时,也是通胀出现之时”。

熊市反弹要警惕

对于股市未来的走势,哈继铭表示,股市是实体经济表现和通货膨胀结合的变量,即使实体经济只是微弱的变好,但如果流动性很大,股市依然可以上涨。

谢国忠说,现在的上涨只是熊市反弹,投资者不能当真。因为现在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状况普遍不会好,个别企业盈利增长或许可能,但整体的盈利能出现增长吗?

他指出,熊市周期一般是3年,这次遇上全球金融危机,熊市会更长。最近A股市场出现了反弹,许多老百姓看到股市上涨就又追进去,“但这是不可靠的”。熊市反弹在未来18个月会来好几次,即使赚了钱还是要注意回避风险,避免再次被套,因为“熊市反弹是个杀人机器”。

牛市何时才能到来?“只有美国、中国的改革才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曙光。当看到以下两件事时,真正的牛市才会到来。第一是美国的银行开始国有化,第二是中国的财富开始真正向家庭转移。”谢国忠说。

相关链接

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61%,低于去年四季度6.8%增速,几乎创下1992年公布GDP季度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一季度GDP增6.1%很不容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指出,一季度经济总体表现比预期要好。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一季度的数据表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投资增长,这将进一步推高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增长的质量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这种没有结构调整的增长或能迅速地稳定经济,并短期内制造反弹。但在后续的增长来源更加清晰之前,经济回暖或反弹都可能是暂时的。

上一篇:顺势而为,让你大有作为! 下一篇:高管薪酬逆势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