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型人力资本与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08-20 10:29:02

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型人力资本与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结合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该类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定义和价值特征,确定其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技术型人力资本。然后以现代企业理论和C―D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最后阐明了现实中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六大指标。

【关键词】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现代企业;C―D模型;博弈合作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要素已经从有形资本转向无形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资源,最大化股东财富仍是其目标。然而现实中常会出现:一些财务报告资源十分有限的上市公司,能够创造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资源的产出;一些资不抵债(即属于股东的财务资源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依然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表明衡量公司的价值时,不单需要衡量物质资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本,二者共同决定公司价值。目前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比例过于集中,IT、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据了80%以上,很多行业高科技上市公司数量仍然为零,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高科技上市公司技术优势和技术专利虽然使得竞争中的市场偏向于领先者,但受到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威胁也更大,使得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必然占据较大比例,再加上多数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高的现状,使得公司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同为高科技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源泉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如何妥善选择技术性型人力资本,避免技术型人力资本流动性威胁,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作为公司价值创造的根本性、能动的活资源,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体力、知识、技能,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司效益。而依据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可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性型人力资本,两者同为创造企业价值的根本性资源。本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指市场上处于稀缺状态,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其价值体现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创造性劳动。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指特定的群体拥有的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经验,具有着创新性、营利性、价值波动性、流动性和团队性的特点。其价值体现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

对于高科技公司上市来说因其产品的特点使得较其他上市公司而言,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占据较大比例,次等产品获得领先优势的可能性将威胁既得利益者的领先优势。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不应过分看重目前的盈利状况,而应注重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由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潜力。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便成为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因此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来说,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价值成倍增长或快速下降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即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

因此,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流动性特性,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必然会依托于所处公司管理体系中的较高层次,依据自身能力和职位权利选择的他们认为适合的技术型人力资本,即两者之间存在博弈分析。

二、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现代企业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环境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三方经过动态博弈签订一份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生产性与交易性的法人组织。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部分,因其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核心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现代企业范畴下的人力资本成为了关键。

根据马克斯、恩格斯的剩余价值理论,人力资本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必要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合。其中,必要的劳动价值作为补偿劳动力消耗的部分,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而剩余价值部分则体现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新增的价值部分,是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因此企业的新增价值是以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资源为基础,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运用自身的体力、知识、技能共同创造所得。再根据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划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则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应扩展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

依据管理型人力资本的定义,知道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以其管理地位和才能为基础。而创造性劳动的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对于高科技上市公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消耗的这些资源来一部分来自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目的是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为实现最大化股东财富,无论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还是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在职权范围内这些资源都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并且管理型人力资本以上述资源为基础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因此,本文认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1,其创造性劳动为人力资本K1。同理,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管理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其创新能力劳动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

假定上市公司的生产函数为:

F=f(N,S)(M,K,L)=A(N,S,L)×Mα×Kβ=A×Mα×Kβ

式中,F表示总收益;f(N,S)表示在既定的自然资本N和社会资本S下的函数结构;M表示物质资本;K表示人力资本且经过适当调整使得一单位的人力资本等于一单位的物质资本;L表示劳动力;A(N,S,L)表示在劳动力固定的前提下,具体的C-D生产函数的系数函数,且为常数A,并且0≤α≤1,0≤β≤1。从而,C-D生产函数可简化为F=A×Mα×Kβ。

综上所述,假定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的物质资本M1和人力资本K1,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物质资本M2和人力资本K2。根据人力资本的达尔文性:现代企业的金字塔结决定了下级员工必须在上级员工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活动。因此对于高科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因为所处的层次较高,其所有拥有的物质资本必然大于专业性型人力资本;而作为价值创造核心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必然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M1>M2,K2>K1,即K1∪K2=K2。从而,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MK=A×M1α×K1β,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PK=A×M2α×K2,两者合作收益为FMP=A×(M1+M2)α×(K1∪K2)β=A×(M1+M2)α×K2β。按要素公平分配可得: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1+K1)/(M1+M2+K2),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2+K2)/(M1+M2+K2)。根据博弈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合作双方各自的单干收益就是各自的博弈力量,双方按照博弈力量的比例相对公平地进行合作收益分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FMK/(FMK+FPK)。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为FMP×FPK/(FMK+FPK)。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MK)选择专业性型人力资本(PK)并且能为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接受的条件是合作收益大于双方单独收益之和,即FMP>FMK+FPK,显然合作方式亦要满足两个分配条件:FMP×FMK/(FMK+FPK)>FMK,FMP×FPK/(FMK+FPK)>FPK。

为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此时假定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0,即高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被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前不具有物质资本,此时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因为没有资源而无法利用,只能寻找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作。并合理地规定α=β=1,FPK=K2,有FMP=A×(M1+M2)α×K2β=A×M1×K2,双方合作的基本条件变为:A×M1×K2>A×M1×K1+K2K2>A×M1×K1/(A×M1-1)。

由双方合作条件为K2>A×M1×K1/(A×M1-1),求导得:dK2/dK1>A×M1/(A×M1-1)>0。此时,K2为K1的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确定的生产函数和按照博弈公平分配收益的前提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不但要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1,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差额,且应随着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增加而严格增加。在满足合作的条件下,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会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具有较少物质资本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会乐意接受选择;反之,上述情况则不会发生。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减少企业风险,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会先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评估,判断其人力资本是否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同时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也会对物质资本经行评估,寻找最能发挥自己人力资本的职位。现实中,物质资本的大小较为容易判断,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因为其价值――创新能力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才能体现,无法在前期准确判断。因此本文引入依据其他信号指标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评估。

三、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评估依据

本文以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人力资本的六大信号为基础,结合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特点认为选择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考虑以下六点:

1.物质资本。对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无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物质资本是他过去所创造,还是今后能持续拥有这些物质资本,都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2.文凭培训等相关证书。相关证书直接显示技术型人力

资本所有者在既有的天份下,正式接受教育培训或自学实践等劳动投资的成果,可以作为判断其拥有人力资本的重要标志。因为,虽然具有人力资本不等于能够使其人力资本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但依据平均概率,选择较高劳动投资成果的风险低于较低劳动投资成果。

3.过去的成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过去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要与现今的高科技上市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大变化,且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理与心理上也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过去的业绩显然证明其人力资本的价值。

4.生态位人力资本,指个人位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位置与功能,以及由此导出的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由于现实社会的信息不对称性,首先进入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搜索范围的人选,必然是与他具有直接强关系的候选人。其次才可能是间接的弱关系的候选人,最后才是没有关系的人。显然,具有较高的生态位人力资本会成为影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正确判断的影响因素。

5.道德水平。本文认为道德水平高的人相比较而言是负责任的人。如果个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出于道德束缚不会接受选择。

6.风险偏好。分享上市公司剩余收益领取薪金的情况下,风险规避型的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如果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可能不会接受选择。

六点指标中前三点比较直观为显性指标,后三点较为隐秘为隐性指标。因此判断时,应有所侧重。综上所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该在博弈合作的基础上,依据六点指标有所侧重的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正确评估。

四、结语

本文依据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论述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特征。同时依据现代企业概念以C―D函数为基础,论证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专业性型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并提出了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六大指标,为高科技上市公司减少企业风险提供了建议。但是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进行博弈合作条件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自我实现需求,同时也没有对六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等。对此,今后将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王晓澎,曹中元.中国与海外创业板市场的比较研究[J].法商论丛.2009(6):149~150

[3]喻汇.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4):86~89

[4]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36

[5]黄桐城.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4):13~15

[6]何君.试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财税政策[J].企业导报.2010(12下):34

[7]张华,高俊山,刘小军.企业元、最基本企业及企业的原子模型[J].科技与管理,2007,9(2):25~27

[8]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林南,社会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策略 下一篇:光伏发电“并网难”考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