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次曲线在平面散乱数据点拟合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0 10:16:58

浅析二次曲线在平面散乱数据点拟合中的应用

摘要:二次曲线是学生对散乱数据处理时常用的方法.本文中通过对平面数据点二次曲线拟合的介绍,提出了基于代数距离的求解方法.通过代数距离来定义目标函数,并在多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得到基本的二次曲线,最终的二次曲线再通过系数加权平均来得到.通过实例将这种方法和误差进行了介绍,并说明目标函数在代数距离理论中的几何意义.

关键词:二次曲线、平面散乱数据点;拟合;最小二乘法

相似于其他一些拟合的问题,用二次曲线解决拟合问题的关键也是要找到目标函数,这不仅会影响到拟合的误差和拟合过程的复杂度,同样会对曲线参数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1 ] .

一、平面数据点的二次曲线拟合

1.问题描述

当n个数据点散乱分布在平面上,每个数据点的坐标值可设为(xi,yi)(i=1,2,,,n),通过一条一般为隐式方程式的二次曲线对n个数据点进行拟合处理,将误差控制在范围1内,改二次曲线的隐方程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 Q(x,y)=Ax2+Bxy+Cy2+Dx+Ey+F=0

(1)

于是改问题的关键转化为找到合适的目标函数I,且I与xi,yi是相关的,使得二次曲线隐方程找到6个系数,将已知的n个数据点的拟合效果满足I=min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想要使得I=min,通过理论分析可知,需求解如下的方程组: 5I5A=0

(2)

解这个方程组时因存在零解的问题,还需要其他的附加条件进行约束,从而将工作转化为约束条件的选取问题上.

2.以往的工作

在通常进行方程组(2)求解的过程中,为避免零解的问题,通常设置以下几种约束条件: ①令A+C=110. ②令A2+B2+C2+D2+E2+F2=110. ③令F=110. ④通过二次约束条件DTDp=KCP来表明约束矩阵.

这几种方法分别运用不同的特点进行二次曲线的拟合,尽管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计算量大、拟合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下面本文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二、基于代数距离的二次曲线拟合的新方法

1.方法描述

对于平面上面给定的n个数据点,坐标为(xi,yi)(i=1,2,…,n),将二次曲线设为Q(x,y),将目标函数设为I,欲使得I=min,可以通过对极值方法的运用[4 ],将方程组(2)求解,取A=110,并将A=110代入I,以免出现零解,求得结果后分别采用同理将C、D、E、F分别取110,最终得到6组解如下:

① coef1=[A1,B1,C1,D1,E1,F1],A1=110

② coef2=[A2,B2,C2,D2,E2,F2],B2=110

③ coef3=[A3,B3,C3,D3,E3,F3],C3=110

④ coef4=[A4,B4,C4,D4,E4,F4],D4=110

⑤ coef5=[A5,B5,C5,D5,E5,F5],E5=110

⑥ coef6=[A6,B6,C6,D6,E6,F6],F6=110

这6组解会构成6条不同的拟合曲线,但在某些时候可能出现误差问题.为避免误差的问题,可以对6组解分别进行组合系数确定方法,可以令:

Ii=∑nj=1 (Aix2j+Bixjyj+Ciy2j+Dixj+ Eiyj+Fi)2,

S=[∑5i=1AiIi+(1-A1-A2-A3-A4-A5)I6]2 .

使得S=min,从而求得6个构成二次曲线的系数,并获得二次曲线的隐式方程[ 3].

2.本文方法的实验结果和误差

本文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代数距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可以将其结果与基于代数距离方法的拟合效果进行误差比较,对于相似的随机点,本文中的方法得到的大部分结果能够保证代数距离的最小,特别是针对扰动较大的数据点,采用本文中的方法会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和更小的拟合误差.

例如,当萁舌线y= 4a3x2+4a2(a=0145) 上面取均匀点时,通过在区间x∈[-2,2]上,每次x+0.1所得到的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从萁舌线上取点时误差曲线比较 从图1中能够明显的看到误差差异.

参考文献

[1] 陈京,袁保宗,文富荣. 一种基于曲率约束的不完整超二次曲线拟合[A]. 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 2005.

[2] 刘海香,张彩明,梁秀霞. 平面上散乱数据点的二次曲线拟合[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1).

[3] 曾芳玲,陈效群,冯玉瑜. 二次曲线的多项式逼近[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5).

[江苏省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5000) ]

上一篇:创建“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下一篇: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