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1 10:40:19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及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采取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能力要求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突变.面对新教材,在教学中该如何正确应对,如何搞好衔接教学,让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中能平稳过渡,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

一、 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1.教材内容的差异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学生一般容易接受和掌握.新课标下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课时与课容的差异

在初中,由于知识点少,题型简单,课时量较充足,所以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训练.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而课时又少,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教师对各类型题目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也使得高一新生一开始就不太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

3.教法与学法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影响数学的学习.

二、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维定势,运算能力弱,解题不够规范

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己的思维和计算过程,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变化,抽象化的思维对于运算能力和解题过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不适应.

2.学生的自学能力差

自学能力是人获得知识最精彩的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把要求学生自己该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学生自学能力得不到发挥,而高中阶段数学内容多,教师只有通过典型的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的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对这一类题型的灵活运用.

三、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 尊重学生实际,设计阶梯教学

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课标和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高一数学有许多难理解难掌握的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沟通.在教学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成“活”课本;在难点讲解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给学生一个阶梯式的适应过程.

2.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学生思维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搬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 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爱学乐学

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后才做习题,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爱学乐学.

4.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的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反思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解题方法和规律.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743000) ]

上一篇:浅析二次曲线在平面散乱数据点拟合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