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20 09:42:28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外语教育改革的趋势,建构主义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以Engestrom的活动理论为基础,结合二外日语课程本身的特点,探究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学;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34-02

21世纪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国际型、应用型人才。将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实施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信息时代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一、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建构主义与互动式教学

皮亚杰(Piaget)强调整体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听、说、读、写等活动,发现和感知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头脑中去构建自己独到的理解。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社会互动理论,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1]。

(二)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刘向红指出网络化教学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教学模式。它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采取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在网络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是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2]。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不仅为教学创造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帮助学习者在充分的沟通、协作中实现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促进积极主动的社会性知识建构。

(三)活动理论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

活动理论把人的行动视为社会和个人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在日语教育实践中,基于川(2001)的综合活动型日本语教育被广泛应用。即不使用教材,学习者根据自己各自的选题进行对话交流,以扩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3]。

根据加藤、有元(2001)的活动结构模型[4],图1展示的是活动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上部的三角形展现的就是维果斯基的工具中介模型。他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社会文化构建的中介形式融入人的活动的结果。图的下部是Engestrom在前面理论的基础上扩展了活动理论,使对于活动的分析能够在共同体的宏观层面上进行,在理论框架中增加了规则、共同体和分工三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将个体和共同体的互动凸显出来,并强调在活动系统中矛盾的存在对于变化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图1学习活动的分析结构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引用加藤、有元2001)

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网上自学、课外小组活动等有机链接起来,语言内容的传授是在师生、生生双向交流和互动中进行的,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实质上就是运用活动理论原理安排教学活动,构建起一个知识输入、技能实践和多元反馈的立体教学模式。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活动设计

笔者从活动理论的结构框架出发,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所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5],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构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初级日语教学模式。在徐州工程学院英语专业(日语N5水平)10级学生(有4个班,共123人)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16周)的教学实验。

1.创设情景,搭建桥梁。辅导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提供语言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的积极性。上传关于写作方法的资料、适用于日语初学者的范文等到校园网。给学生提示学习目标,引导他们进行背景知识学习。维果斯基所提出的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架”理念则可作为建构主义对旧知识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经典解释。

2.分工协作,自主学习。 推荐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各小组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集体研读范文,找出常用句式和写作模式;通过小组协商,各自确定选题。例如,①私の味,②私の故,③私の自慢,④私の友,⑤私の将来。确定选题后,组内成员之间就写作提纲、写作方法等作详尽讨论。一稿后,小组内相互审阅,指出写作中的可取之处和需要完善之处,形成定稿。

3.成果展示,效果评估。各小组以PPT课件等形式发表,分工完成口头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在听取后进行采访活动,该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解答。学生汇报结束后,开始进入评价阶段。首先是个人、小组自评,然后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做口头评价和书面记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及指导,以便该小组对选题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学生经过反思,修改作文,最后在网上提交。

(二)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就互动式初级日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发现:在实施了互动式课堂教学后,77%以上的学生开始对日语学习很感兴趣,觉得课堂不再乏味枯燥了;65%的学生增强了发言的自信心;86%的学生认为培养了他们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74%的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对于日语习得的重要性;55%的学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张口说日语、实际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和水平,通过听取别的小组的发表,还扩大了词汇量,汲取了课本以外的知识。通过学生在网络平台提交作文及自评,他们可以客观清晰地看到自己不足之处及进步,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另外,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平台获取学习资料进行在线学习,使日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了“管理者”、“促进者” 、“顾问”、“评估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完成许多在传统课堂上不曾完成的工作。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教学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三、结语

本文在活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设计了互动式初级日语教学课堂。这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是通过知识的主体建构和主体间的互动来实现的,体现了日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也体现了外语教学过程社会化的回归趋势。

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型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习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配合,而且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网络平台建设,进行广泛的课堂实践,用定量的方法深入探讨,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任务研究、任务型教学与评价及教师培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5.

[2]刘向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7.

[3]川英雄.解学と日本教育[C]//早田大学日本教育研究センタ要.2001,(14):89-101.

[4]加藤浩,有元典史.アティファクト・コミュニティ・学の合理[C]//知的道具のデザイン.2001:1-15.

[5]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收稿日期:2013-10-20

作者简介:郭帅(1984―),女,辽宁鞍山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日语教学法研究。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YGJ1328)

上一篇: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基于就业能力的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