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的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08-04 06:54:58

基于就业能力的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学生就业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目前,本科金融学专业存在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模拟实训内容较为单一等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为发挥好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必须稳定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丰富实践教学中的模拟实训内容。

关键词:金融学;实践教学;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12-02

一、金融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解决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毕业生供需结构矛盾所致,即毕业生的质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尤其表现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毕业生为寻找工作而发愁的同时,很多企业却因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对高校而言,就是要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把实践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应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有利于提高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满足社会(国家)需要的程度,主张重实效和适应社会的“外适性质量”。虽然这种主要体现社会本位的“外适性质量”不能诠释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部内涵,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是体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对于像金融学这种应用型专业而言,更应强调“外适性质量”。不言而喻,实践教学在使学生就业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其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讲,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目前大学里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这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满足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

在防范风险,减少交易成本,追求效率的内在驱动下,加之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作为经济成长过程中金融领域内部对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不仅包括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创新、还包括离岸金融市场和外币存放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创新,以及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可想而知,要适应现代金融市场需求,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主性特点决定了其更易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所以,对金融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是对该专业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提倡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要求的重要保证。

二、金融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充足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进入校外基地实习,不仅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付诸实践,而且还能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他们对所聘人员的基本素质、关键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为此去准备和努力,最终促进学生就业。然而,主要基于资金安全和资料数据保密等方面的原因,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许多部门和科室不能让学生接触,从而使得金融学专业真正能够在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学生较少。不少实习的学生或是在银行做接待服务和其他可以说是打杂的事情,或在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做推销业务。这不仅使学生觉得实习没多大意义,也使教师和相关领导对建设实习基地的积极性不高。别说为适应学生人数增加新增实习基地,就连早已揭牌的实习基地也因此而没能很好地维持合作关系,以至于形同虚设。正因为稳定实习基地的缺乏,除少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外,大部分学生只好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分散实习,以至于有些学生连实习单位都难以真正落实,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进展和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不少高校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主要还是以理论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以至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平时用在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上的时间很少。同时,有些学校因师资紧张,平时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被专门派到有关单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的机会极少或根本没有,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尽管学历和理论知识水平都较高,但实践能力却很是一般。可以说,正是因为实践教学的突出地位在高校的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未能得到体现,才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仍在低层次徘徊。这也正是为什么有时在进行金融业务软件操作模拟实训时,软件设计的流程与现实不符教师也不知晓的重要原因。不言而喻,这样的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当然有些高校也不乏聘请金融机构相关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但因其在理论知识方面相对欠缺,有时也难以获得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所以,高校缺乏专门的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模拟实训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有不少高校金融专业的模拟实训大都集中在那种与金融基础业务相关的操作程序训练。实训一般采取对相关金融业务软件进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如商业银行业务软件操作、证券交易软件操作、保险业务软件操作等。诚然,这种实训易于让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如果实训内容大多集中在这种通过学生“跟着做”、“模仿做”等纯粹机械性操作训练来掌握一种程序化的业务流程上的话,学生可能会因过多停留在这种被动式的低思维层次的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不难发现,这样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Katz)的观点,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我们暂且不谈培养学生作为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概念技能,但对于各层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也是像金融这样的服务行业非常重要的人际技能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多数高校与这种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明显不足,这又怎能实现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到的金融管理人员的培养。因此,高校金融专业的模拟实训内容有待调整。

三、深化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与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

随着金融学专业的总体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仅凭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难以吸纳所有学生实习。因此,为了尽量给更多的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单位,满足学生实习兴趣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时,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盯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要充分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期货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资源。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资料保密等原因不让学生接触相关实际工作的情况,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密切同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增强双方信任程度。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和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接受学生真正顶岗实习的机会。另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大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投入,尤其是要精心设计模拟场景和购买高质量的业务操作软件,尽量使学生在实验室能够真正模拟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实务工作情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金融企业特殊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

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师的水平。为此,高校首先应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突出实践教学的应有地位,把实践教学水平和业绩与各项评比、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密切挂钩。其次是加大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来讲,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实际工作部门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派承担实践课的教师到与本校合作的金融机构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这在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当然学校也可直接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到本校任教或兼职,做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给予所聘的金融单位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丰富实践教学中模拟实训的内容

毋庸置疑,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讲,金融业务操作技能的模拟实训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我们也应明确: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或基本操作技能并不是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如果一味只对学生进行这种被动式的程序化的操作训练,将会束缚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仅仅实施这样的实践教学,其实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 “干中学”的口号下进行着与我们鼓励的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教学活动。为此,在当今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必须让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走出“以培养学生基本业务操作技能为主线”的误区,更多关注设计和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金融服务行业非常看重的人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实训项目。就是在进行必要的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应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引导学生动脑和发挥其创造型思维。

参考文献:

[1]饶亦楠.基于扎根理论的本科教学质量现状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2]刘国买,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3]朱新蓉.金融市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亚欧.深化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7).

收稿日期:2013-09-21

作者简介:熊冬洋(1967―),男,江西永修人,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研究”(2013JGB195)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