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情感的碰撞

时间:2022-08-20 07:52:35

理性与情感的碰撞

[摘要]西方艺术哲学思想理念来源于它理性的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保持相对稳定与传承,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关键词]西方艺术 东方艺术 哲学思想

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与艺术传统,在艺术领域,每一个新的时代都会有不同于前一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虽然在本质上有贯穿性和延续性,但是形式上会以一种不断变化的方式加以刻画,这也是艺术中一脉相承的特色。而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上看,西方注重理性,而东方偏重情感。西方艺术哲学思想理念来源于它理性的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保持相对稳定与传承,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绘画理念的南辕北辙

中国美术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传统,并且有丰富的内涵。当西方的绘画大师在讨论画家应该当大自然的儿子还是子孙时,中国画家早于他们十几个世纪就指出,“画者,心印也”,“画者,文之极也”,“明神降至”。中国画论一开始就谈“物化”、“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画家画的是自己,把大自然融化在自己胸中,这胸中先要装进丰富的知识,然后,重新铸造成一个具有自己性格、理想和各种文化修养的“自然”,即“胸有丘壑”,然后再以手写出自己胸中的自然,这无疑显示着中国艺术的深厚与博大。中国绘画也随着与世界的交流融合逐步走向多元化的现象,不同的方法、风格都呈现出独特魅力,它区别于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西方的风景写生历来注重视觉的真实感受,由于宗教的传播与兴盛人物写生则占主导地位。

中国画,坚持诗书入画、写意的精神追求、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绘画最终走上了水墨至上的道路,追其根源,由于对这种审美的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古典哲学的根本概念是理念,入古典美学的集成大者黑格尔就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性派生感性派,并与感性融合统一,理性是艺术的灵魂。但是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美学体系也因此遭到了强有力的反对。这足可以说明在西方思想的理性化,但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并不受用。西方美术的原则是模仿客观现实世界。但它们在两千多年的艺术史发展中,逐渐的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对人们的审美影响也毋庸置疑。无论艺术家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作品都是具象的,尽管期间不断涌现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等很多的美术流派,但写实仍然是它们不可动摇的基础。由于写实模式影响,这些美术流派在美术变革的历程中发生的变化也是微乎其微。西方的民主、科学、人道主义、理性、自由也是东方所向往和追求的,主观理性虽然重要,但心灵的真实追求才更具感染力。而以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开始着眼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表现,只用真实与再现的客观形象是远远不能表达的,使得西方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表现。他这一绘画观点受到了西方哲学思想家的大力推崇。到了20世纪,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纷纷出现,都表现着强烈的心灵深处的感受,或是强调潜意识的客观描绘,而对传统写实的审美标准也不那么在意,这就是现代美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二、艺术风格的大相径庭

东方艺术是重意象的表现;西方艺术是重视再现。西方艺术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这是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势,西方绘画会从科学中寻找如透视、光学、色彩学等渗透到绘画中去,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等等科学方法。而相对应的中国绘画的表现则体现出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主题与客体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统一性。

在美术史中,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西汉霍去病墓雕与古希腊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特雕像用相似的艺术技巧、艺术方式来表现不一样的绘画理念,前者表现的是人生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一巨型纪念碑式的雕刻,以卧虎、跃马、石象、怪兽等天然浑成的造型,拓展出广阔山野、丘陵和无极宇宙,霍去病吸取天地与精神之间,有着一种恒久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米洛斯的阿芙罗蒂特雕刻体现出古希腊神话与人体美的结合,以人的面貌来创造神,赋予神的形象以人的体魄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以纯洁与典雅、庄重妩媚,表现了高度的古典理想美。

三、发展历程蔚然成风

19世纪以前的美术进程发展非常缓慢,大多都是美术风格上的变化,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没有太多的发展和创新。19世纪开始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的进步与创新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又开始寻找新的方向。美术史的发展过程更加鲜明,它是在否定前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的。东方艺术的传入,无疑也使西方艺术家认识到非写实、表现性、平面的绘画同样具有特殊的魅力。观众开始对创造性的东西备加关注,所以才出现了像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把原始人文化、人体的变形或夸张、以及非洲黑人的木刻艺术结合到画面当中,把观赏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创新境界。而后来的艺术家则更是结合科技科学创新的时代,摈弃传统绘画方法、工具材料、艺术技巧,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拉近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距离,开辟了现代美术的新格局。人们认识到,美术中有美的价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发现与创新,而美术历史本身就是在创造和发现中前进的。

20世纪的西方美术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御前有的传统西方美术流派相比,有着很大的形式和风格上的差异,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纷争,旧的艺术形式不断地被新的格局所替代。追求变革创新的艺术精神引领整个西方美术进程的发展。不仅在西方,在我国也是众说纷纭。

四、结语

随着人类的进步,全世界也愈来愈一体化。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在西方现代主义出现以前,中国的美术和西方的美术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变得越来越微弱。创造力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灵魂所在,如果这两者不复存在那么艺术便无意义。只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美术才会越走越远,这仅仅可能只是未来的一个开始,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美术必定会有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克莱夫・贝尔.艺术[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84.50.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637.

[3]美术观察.2011.

上一篇:乙肝带毒者小心“催死剂” 下一篇:甲亢患者 护理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