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新闻评论的贴近性

时间:2022-08-20 06:38:52

增强新闻评论的贴近性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改革开放的今天,党报评论在宏观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担负的解释政策,更新观念,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重要责任更加强化。很多党报都纷纷在重要版面开辟专栏、专版,加强新闻评论的分量,党报新闻评论呈现出逐步繁荣的态势。但是,眼下一些党报的新闻评论却难以尽如人意,阅读率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太“硬”,放不下架子,板着面孔说话,拒人千里之外,勾不起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兴趣。

党报的新闻评论能否“软”下来,更贴近读者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党报新闻评论就应该居高临下,以提要求、下指示、发号召的面目出现,文字也大都严肃、刻板,甚至冰冷。这种感觉好似在评论与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堵墙,势必影响新闻评论的成效。新闻评论与读者接触时产生的第一感觉十分重要。良好的第一感觉使读者愿意留住视线,接受引导,反之则会产生戒备、对抗、敬而远之的心理,这就要求党报的新闻评论要讲心里话,追求真情实感,读者才能看下去,才会感到亲切,最终接受评论的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很多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在提高评论的贴近性上下了很多工夫,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努力,来改进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在这一点上,《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文章做得比较出色,值得研究和借鉴。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中心评论的化名,从1998年开始使用至今,已经发表了25篇文章。署名“任仲平”的文章都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题材重大,一般文字长约6000字。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全没有以往理论评论文章的生涩和僵硬。能让读者心平气和地把一篇6000多字的评论看下来,十分不易。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得既表述严谨,又生动活泼,需要很高的技巧。“任仲平”能做到这一点,主要靠的是:

一、多段落,短句子。分段多,主要是为了缓解视觉的疲劳,加强阅读的节奏感。短句子,一方面可以增加言语的力度,一方面避免了长句子给读者造成的压迫感。一直以来总有一种认识,言论中用短句子,其表意总不如长句子全面、深刻,其实针对广大普通读者而言,太专业和太冗长的表述容易造成本能的排斥和反感。这也是“任仲平”深入分析了读者心理学之后采用的针对措施,体现了它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

二、尽量口语化。说“任仲平”是人民日报的绝活,就绝在它虽然篇幅很大、立意很深、选题很高,却能像和读者拉家常一样,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这篇文章,开头就写“不敢想,想不到,梦都梦不到――我们的人民这样诉说着身边的变化;不得了,了不得,东方新神话――国外的朋友这样评价着我们的发展。”看似老友促膝,信手拈来,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任仲平”不是用俯视,也不是用仰视,而是用平视的角度,和读者进行沟通的。只有如此,才能让读者感到亲和,感到舒畅,而“任仲平”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春风化雨似的完成了对读者的教育和灌输。

三、言简意赅。这是评论文章旗帜鲜明、立场明确的内容要求,也是多段落、短句子的形式要求。要做到言简意赅,就需要有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很透,要点抓得很准。表述一个意思,总能用最简洁、最快捷的方式体现出来。如《论三贴近》一文中这样写实际、生活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实际,是社会生活的实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群众,是社会实践中的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群众。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善于用排比等方式增加气势。评论也需要文采,评论更需要文采,没有文采的评论不适合新闻纸的特性,也不适合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然而,“任仲平”的文采不是简单地贴附在内容上的皮,而是更好地为内容服务的有力手段。譬如在《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中论述要克服困难加快发展时,就这样写道:“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这道理那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变化那变化,发展才能有变化。”这样精当、有力、大气的排比句,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大有如沐春风,心潮难平之感。

五、将枯燥的哲学理论活化成生动的社会实践。理论评论文章说到底,还是要以理服人,作为指导我们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锐利的武器。但对于读者而言,哲学理论相对枯燥、专业、艰深,这也是原来一些评论文章面目可憎的主要原因。“任仲平”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但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简单说教,而是把这些理论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在一段哲学表述后,总是用浅显的语言,皆知的事实做注解,使得每一句话都有来头出处,有落脚归宿,又非常有力。

六、辩证地讲,正反地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都有它的两面性。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的工作,就也需要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总结事物。这一点在“任仲平”的文章中有很深刻的体现。它总是在表述一个观点的同时,把其对立面也随之提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既能唤起读者振奋的激情,又能让读者把握好度,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升华》一文中,先讲“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然后又将发展当中涉及的环保问题、资源问题、质量效益问题作为很重要的方面提出,认为“发展不仅应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发展,就应该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篇6000多字的评论文章,没有清晰的层次和条理,没有精心的谋划和布置,极容易造成文章结构的失败和读者思维的混乱。“任仲平”的文章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编排的。

综上所述,提高党报新闻评论的贴近性不易,进而做好党报的新闻评论更难,但“任仲平”为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党报的评论员第一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础;第二要以深刻的政策解读为条件;第三要有清晰的条理和清醒的头脑;第四要有亲民平和的写作态度;第五要有雍容大气的文风。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出色的党报新闻评论文章。

编校:施宇

上一篇:民生新闻兴起的启示 下一篇:让手中之笔,成仗义执言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