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留白巧“着墨”,为阅读教学预约精彩

时间:2022-08-20 06:08:49

文本留白巧“着墨”,为阅读教学预约精彩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化中,留白一直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话题,无论是文学作品、建筑等领域都渗透着留白的艺术。富有内涵的留白,看似无声,实则有形,能够让艺术作品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引发人们对深刻意境的丰富联想。教师充分挖掘可开发资源,恰当使用留白生成与阅读教学相关的话题,既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深度,又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想象的能力,为阅读教学预约精彩。

一、鲜活课题,问题先行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对一篇文章高度凝炼的产物,和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是文脉,有时是引子,有时是文章的关键词,总之,把握好课题资源,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即可自然地引发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关注,让教学事半功倍。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小英雄王二小》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课文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话题,话题虽大,却须从小处着手,因此,在导入时,教者紧紧抓住题目的留白,用补白课题的方式来进行设疑,然后拣选出重点问题,诸如“王二小做了件什么事,而被人们称为小英雄?”“王二小那么小就能够做出这样的英雄壮举,难道他不畏惧吗?为什么?”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提出了问题,能动性更强,进而更容易唤醒他们的主动探求欲,在问题的引领下,他们很快就走进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挖掘文本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显然,课题的留白关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无形中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阅读的方法,那就是从课题着眼,从而牵一线而知全文概貌,可谓好处不胜举。

二、推敲标点。挖掘意味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使用省略号这一标点。在语法体系中,省略号的功能众多,包涵着作者许多言之未尽,却实在是有“无声胜有声”之妙的话语,这样的留白,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教师可以对其开发的补白资源。往往看似无语,但却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切不可放过这些生成性资源。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五册《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一个灵动的排比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云雾的变幻莫测,是文章的重点感悟语句。因此,教师紧紧抓住此处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想象一下,它还会怎么变呢?”同时,付诸笔端,通过仿写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内容写下来,由阅读到联想,再到仿写,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思维得到了发展,更在优美的意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内容留白,升华主题

作为教师,既要善于带领学生将书读“薄”,也要善于帮助他们将书读“厚”,课文文本内容的留白则是可以利用的非常好的资源。这类资源在课文中比比皆是,比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作者总结“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式。”那么,文学依托于生活,在生活中,还有诸多体现创造力的事物,不仅仅是“切苹果”这一种,那么就可以在此处进行留白挖掘,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引导孩子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生活,细致地留心生活,提炼现象,提升创造力。这类案例还有很多,老师们在进行留白挖掘的同时,也要注意素材的取舍,注重留白的选取要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增强目标意识,防止流于形式。

四、插图生发。文本增色

插图,作为文本的补充形式,细致、直观而具有美感,为文本教学提供了参照物,是文本内容的具象化表达。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挖掘插图的功能,引导学生将静态的画面以话的形式呈现,化“画”为“话”,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双重提高的目的。《江雪》一诗,图中描绘了冰天雪地里的美景,与课文的4行诗相映成趣,也将学生引入了文质兼美的遐想空间。学习诗歌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内容,比如,画面描绘的氛围、人物、心境、心理活动等,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串成有机整体,让学生通过插图的再解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更加深入诗人的内心,触摸到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由画到话,再到写,在从静态关注到动态解读再到由说到写,汇集了语文学习的多样化手段,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当然,要想充分地利用好文本的留白,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文本中寻找最精当的生成点,充分地挖掘这“无”中的“有”,不忽视,不过度,通过细致的解读,去预约阅读教学的精彩。

上一篇:笔底微澜(组章) 下一篇: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