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时间:2022-08-20 05:59:46

【前言】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文言文中的“言”具体来讲有实词与虚词的积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文言文的语感、诵读的方法等。因此,文言文“言”的教学就该有很多涉及的内容和层次。有些教师会在教学中涉及“言”的相关知识,如借助注释了解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

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摘 要】文言文进入小语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变满堂灌输为读意盎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弊端;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教材中明确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第十册第10课《杨氏之子》、第十一册第25课《伯牙绝弦》、第十二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处女地”仍然是一番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当然,教学中的病态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1 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1 见言却把握不当

文言文中的“言”具体来讲有实词与虚词的积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文言文的语感、诵读的方法等。因此,文言文“言”的教学就该有很多涉及的内容和层次。有些教师会在教学中涉及“言”的相关知识,如借助注释了解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语气美、动态美,从而体会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但对于古汉语的一些特殊语法与文言文的语感这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最宝贵的能力的载体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1.2 见言却文不现身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扫清了所有的“言”的障碍后,学生就可绰绰有余地应付考试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教师不管拿到什么类型的文言文,一概先大刀阔斧地剥离出难懂的字词,后滔滔不绝地分析串解。素不知,繁琐的字、词和句的“串讲式”教学,生硬地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索然寡味的学习中,根本无心去体悟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文中投射的古人的生活、情感、智慧、哲学等。这种忽略了体裁特点的教学我觉得是最要不得的。

1.3 文言两者皆不见

有些文言文的教学,走的是一统天下模式的“讲读课”,与普通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没什么异样,自然缺失了文言的感觉,浪费了文本中蕴含的文言文资源,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有点背道而驰,因为文言文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因素仅从语言的层面是难以了解的。我们只有先整体感悟文本,再细读文本,进而才能与文中的人物对话。

文言文“文”与“言”的统一,体现的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出现一些偏颇,主要是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正确理解的结果,因为在教学目标上认识模糊,甚至误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出现了偏差。

2 对新课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解读

曾看到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小学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只是泛泛地说“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认为,教师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把握是上好文言文的前提,既不能听之任之,以文解文,把学生丢进云里雾里,也不能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地拔高要求。

3 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晦涩难懂,如一座巍峨高山,但是如果能讲究策略,也能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作用。

3.1 变仓促上马为相映成趣

学生在五年级初次接触文言文,如果在这之前的学段,没作任何铺垫,仓促上马,势必会有畏难情绪,甚至会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我认为,在低、中年级,把教材中的故事和相应的文言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感知文言文作为平时学习的一种调剂,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学得兴趣盎然。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学习文言文,一点也不难”“学习文言文,真的很有趣。”

3.2 提前起步,升起兴趣之帆

语文教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座宝库中有很多文章就来源于古代的故事,于是,我早在学生正式学习文言文之前,就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借助教材中的文本与补充材料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在快乐碰撞中实现古今文化的对话。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我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进行了拓展阅读,大屏幕打出《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学生读通后提问: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内容是什么?因为有课本知识作奠基,学生很容易就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当然,此时的教学,只是本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不可视为文言文的正式教学。在学习中,由于我坚持这一理念,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探究文言文的好奇心。在学完第二则寓言《滥竽充数》时,他们主动请缨:“老师,我们也想看看文言文是怎么写《滥竽充数》的?”在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后,伴随着一声声的质疑,孩子们涌动着无限的学习热情……这下,我内心的窃喜当然无以言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升起学生们的兴趣之帆也。

3.3 随机穿插,鼓吹航行之风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单臂划桨,应随时随机地予以穿插训练。如一次做《白鹅》的阅读练习,一个女孩在回答“《白鹅》里,丰子恺爷爷把白鹅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她本来回答得很正确: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读起来让人感觉更亲切。可后来添上了“这样用比喻来写使文章……”。我让孩子们针对此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们自然想到了画蛇添足。于是我呈现画蛇添足这个故事的文言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后,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画蛇添足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又指导了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想,只要掌握时机、持之以恒地带领学生了解、积累文言文,学生一定会鼓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帆,劈波斩浪,快乐前行!

3.4 变满堂灌输为读意盎然

在文言文的日常教学中,满堂灌输的情况还是依稀可见,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这陌上杨柳泛青色,教学死角焕生机呢?我认为应把文言文文本的教学特质与课标要求密切结合起来,以“读占鳌头”的态度来耕作这块土地。通过诵读初读课文、整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通过诵读熟读成诵、升华情感。诵读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变得读意盎然。

文言文以她那古色古香、纯朴典雅的气质吸引着每一个钟情于她的人。自从五年级下学期有了文言文的介入,所以向学生推荐其它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课外阅读也成了每位教师要做的功课。我们要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腹有诗书气自华”,对这一份古典情怀的守护与守望,不仅于教师自身而言是品情养人之举,于学生而言也是楔入心灵之举。让我们彼此在对她膜拜与会心一笑中踏上这侧畔的新舟,升起这古意葱茏的风帆吧!

上一篇:农村体育教师生存困境研究 下一篇:谈中职学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