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关爱”转化学困生

时间:2022-08-20 04:55:52

浅谈如何用“关爱”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看来好象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的类型有基A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因而,学困生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

二、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直接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工作,若教育不当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困生,要用“爱心”温暖学困生,要有信心相信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要用平等的态度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

三、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对学困生的转化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要尽力做好这项工作,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逐步的引导:

1. 深入了解分析,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只有掌握了学困生的具体详细材料,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跟前任班主任座谈,跟学生谈心及家访等方式,了解本班学困生“后进”的方面、特点及其原因,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展开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2. 用真心的尊重和特别的厚爱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师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要全面渗透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并在更多的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更多的关爱。

(1)课堂提问给予“关爱”

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困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强化教改意识,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观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批阅作业给予“关爱”

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可以“超前辅导,跟踪追补”。“超前辅导”就是提前给学困生作些适当的点拨辅导,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头挺胸进课堂;“跟踪追补”是指教师上完课就走近学困生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以免他们带着失望出课堂。辅导与追补可由教师去完成,也可由优生去完成,或在四人学习小组中进行。

(3)参与集体活动给予“关爱”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纪律性差,若有教育方式不当,极易造成其情绪沮丧,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孤独感。但是我们班的学困生没有,在班里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我的做法是请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优先提供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

(4)鼓励表扬给予“关爱”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个人的,但学困生并非智力有问题,往往还相当聪明。不谈论学习时,是很惹人爱的。教师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重要人,应给他们多鼓励,哪里有闪光,就用放大镜照,哪里有进步就大肆宣扬,及时给予肯定,用于提高其自信心,也指出他们发展的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后进,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采取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提高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下一篇: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