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时间:2022-08-20 04:36:25

谈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情境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调节学生的感情为基准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的情感特点为准绳的教学模式,从而为促进学生参与整个语文教学提供机会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多角度、多维度地解读文本,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设疑法创设教学情境

疑问是打开求知大门的最佳途径,它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燃起学习的希望和信心。如,在《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提几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文中所说的“他”是谁?“红圈圈”是什么东西?在教师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读课文并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他们寻求到问题的答案时,教师接着又提出能够引起他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就使他们更进一步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其他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自然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用设疑法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在无形中将学生带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如,在《说说我的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现在小学生都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特点,请一个学生来描述他所认识的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家在哪儿,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指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走丢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到回家的路?这就引起大家踊跃发言。用设疑法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容易地将学生们带到所要学习的文本之中,能够很快地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二、讲故事法创设情境

小学生正处在对故事感兴趣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故事、表演等手段来创设情境。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然后,在本课内容开始之前进行讲述,自然地过渡到所要讲述的新课程内容中去,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如,在进行《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请他们讲讲兔子失败的原因。最后,将故事的内容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这样就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本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本文的故事与前面讲述的故事进行对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态势法创设教学情境

态势法指的是用身体、动作、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式。它不像有声语言那样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而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思维、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后才能转换为脑海中的实际意义的形象。每个人所形成的形象又因个体差异产生不同,致使内容信息在传递中受到减损。在教学中,态势语与有声语言相比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成语或者词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学生能够用身体动作来表达的内容。如学习“载歌载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感觉,使他们在唱跳之中真正地理解 “载”的含义。对这类用语言难以使学生们快速理解的词语,体态语言的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四、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应用到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来。它使得以前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有声有色,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在《骑牛比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些关于骑牛比赛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骑牛比赛的场景。在观看完之后,教师接着进行本课内容的讲解。这样的学习就变得容易多了,进而轻松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品质。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刍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下一篇:关注学生文本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