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白蛾防治

时间:2022-08-20 11:39:51

摘要:分析了美国白蛾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特点;防治

1美国白蛾的主要特征

成虫:身体白色,雌蛾体长9.5~15.0mm,雄蛾体长9~13.5mm;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纯白色无斑点,其前足基部是桔黄色。

卵:圆球形,直径0.5mm左右,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排列,卵块表面常覆盖有雌蛾的体毛和鳞片,呈白色。

幼虫: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一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及褐色长刚毛。

蛹:长度9.0~12mm,宽3.3~4.5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蛹外包裹着稀松的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2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上旬~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4月底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下旬,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8月份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缝、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6月下旬。

3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吐丝结网,群居生活,开始吐丝缠绕树叶1~3片,以后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中,使之不断扩大,1~3龄幼虫群居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呈网状枯黄,4龄开始分期取食,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结成网幕,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成1~2m,5龄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增大,被食后的叶片仅剩主脉和叶柄。幼虫的耐饥力很强,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力可达8~12天。

美国白蛾有喜欢臭味、腥味、异味特性,在普查、调查中,应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厕所等周边的树木。美国白蛾食性杂,危害300多种植物,主要喜食树种有:桑、榆、臭椿、花曲柳、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核桃、杨树、苹果、樱桃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梨、刺槐、柿等。发生严重,可将树叶吃光,转移危害农田作物,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3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白蛾由疫区传人。做到早投入,早准备、早报告、早除治。

(2)人工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网幕期,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好的防治方法。

(3)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化蛹时,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4)灯光诱杀:在各代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成虫趋光性,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

(5)草把诱集:根据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1.5m树干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1周换1次,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

(6)药物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仿生、生物杀虫制剂进行高压喷雾防治,可选择20%除虫脲4000~5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2500倍液、植物性杀虫剂烟参碱500倍液等。

(7)利用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来防治白蛾,最佳时期是白蛾老熟幼虫至化蛹时期,应选择晴朗天气的10~16时放蜂,并且一个美国白蛾世代放蜂2次以上间隔7~10天防治效果最好。

上一篇: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相关分析 下一篇: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