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10:40:28

校企合作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的需要,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为例,用校企合作促进创新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建立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能力 产学研 地方院校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然而,地方性高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给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新思维空间。

本文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为例,用校企合作促进创新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1高校的培养能力

地方院校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教育创新性不够,人才产出的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如下.

2.1.1竞争意识不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地方性高校长期接受国家统筹管理,过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在就业竞争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会影响到高校的生存问题,地方性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上下工夫的动力不足,出现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动力不强的问题。许多高校只是把大学生参与创新作为一个口号,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创新中。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其主动性也较弱。

2.1.2缺乏有效的创新教育模式,对于创新教育的教育者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创新教育方案。从课程来看,大多数专业课程多是满堂灌式的讲解,缺乏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倾向于记忆知识和解决现有问题,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性思维,缺乏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企业实践、模拟教学等方面明显不足,影响了高校学生对企业实际经营、生产、管理环境的理解,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操作本领,难以形成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2.2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性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低。地方性大学由于各地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同,招收的生源与重点大学相比在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差距,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创新能力和意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特点。

2.2.1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不足。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不满足现状,但由于缺乏鞭策和督促,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信心及创新精神严重不足。

2.2.2创造性思维全面性不足。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发展,思维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没有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思维方式以单一的或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为主,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存在不足。

2.2.3创新目标难以确定。通过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社会的理解和广泛的沟通,他们的创新目标难以确定。

2.2.4创新技能缺乏。绝大多数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了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殊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这些暂时的神经联系会接通,产生灵感,但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导致这些灵感只是短暂的,缺少横向联系,灵感最终只是昙花一现,很难付诸行动。

2.2.5没有坚强的创新毅力。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缺乏足够的恒心和毅力。

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1校企合作促进创新的机制

破除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开放的办学理念,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校企利用双方的优势,整合双方的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个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不仅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交流平台,还需要激励机制作为前进的动力。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把创新教育工作当做学院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了校企合作促进创新的规章制度。对校企合作工作建立了合理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采用项目奖金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进入角色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近年来,学院与区域内外的企业联系频繁,与“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杰克机床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用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运行。

3.2校企合作促进创新的措施

3.2.1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教学改革。充分研究校企合作下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方法等。对学生进行校内培训和企业内培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一方面,修订教学计划,突出了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对本科部分课程及其实践部分引进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并进行相关实训指导。另外,派遣学生到国内大型企业进行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对学生进行企业培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2.2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或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由企业出资或设备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交叉学习、实践、创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可利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时期到创新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基地的设备和条件,从事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并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提供服务。产学研创新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效平台。

3.2.3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将校企合作的产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开展“以赛促学”活动,并形成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争学技术、争当技术能手,营造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氛围。为展示学生的技能风采提供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荣誉得到肯定,更能让学生明白差距,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比赛中学习、成长、创新。

3.2.4促进就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大学生在基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因为企业的参加,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对企业也有深入的了解,这就为他们将来择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可以满足许多企业对大学生实践经历的要求,对于表现突出的大学生,企业可以较早地与其签订用人协议,以便将来在企业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

3.3主要成绩

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学生工作系统,不断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营造健康、积极、宽松的育人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校企合作,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毕业生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就业率稳步提升,社会影响逐年增大。近3年,机电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比赛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5项。有60多人次参加井冈山大学创新型实验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机电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获得16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入江西省一本批次招生,2013年开始招生。这样一批具备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加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区域创新经济的发展,为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校企合作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有更直接、更深层次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处理实际问题。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降低了职工技能培训成本,获得了经济效益;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利用企业的设备、实践条件的支持,提高了教育质量,以此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校企合作使高等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实际,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真正做到把地方性高校融入区域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徐洪珍,李茂兰,曹俊武.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2]张鹏顺,高润霞,吴一鸣.区域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6.

[3]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4]高中玖.校企合作互惠共赢[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5]肖炼刚,江海傲.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3.

[6]张娜,谭立章,包晓安,等.校企合作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课题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0YB255)。

上一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冲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对... 下一篇:CDIO教育模式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