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8-20 10:14:48

浅探小学低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小学低段(1~3年级)学生以直观认知为主,学习中更多的是以直接经验对知识进行构建。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构建和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

小学低段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入问题,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直观经验的支持下了解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以“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本课时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其次,要注重创设生活实际问题来导入新课。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拿出10根小棒,让三位同学上台平均分,分后问学生结果如何。然后以三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配,分配后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这样,课堂就顺利引入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探究中,此时教师再结合主题图来引导学生尝试“分一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为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奠定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构建新知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只是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而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认知中。要让学生形成对新知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起新知。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新知。如在“条形统计图(一)”的教学中,之前学生对统计图已有了初步认知,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其次,要注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时、分、秒”“钟面的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时钟,然后提出问题:“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学生小组观察后完成导学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追问“从数字12到数字3一共有多少格?怎么知道的?从数字12转一圈又回到数字12共有多少小格?”启发学生思考,接着以活动“贴钟面”来巩固,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三、结合生活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课后练习和教辅资料,注重的是纯数学知识的传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则强调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摆脱纯文本练习的方式,多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探究中。

从生活出发引入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及技能的培养。

上一篇:浅谈怎么样做好物理演示实验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