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初探

时间:2022-08-20 08:44:3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初探

摘 要:大学的普及化程度加快,大学辅导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一方面,对辅导员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连带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就是近几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职业倦怠 成就感 三低状况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已被大众教育所替代,大学的普及化程度加快,大学辅导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方面,对辅导员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连带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就是近几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学者诗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分别是:情绪衰落、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①就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来看,恰好就体现在了这三个方面。

(1)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也可以看成是精神层面,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是情绪衰落,也就是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甚至精神衰弱,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以及紧张等症状。②这样直接导致辅导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处理问题简单敷衍,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对待同事表现冷漠。工作中遇到挫折便会自怨自艾,演变成对自己的怀疑,挫败感增强。

(2)生理方面

长时间的自我排斥和加压,心理上的问题反射到了生理表现。疲乏、困顿,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精力下降等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失眠,头痛,头晕,肠胃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身体极度虚弱,很多慢性疾病便会出现,更有甚者患上忧郁症,直接危害生命健康。

(3)行为方面

不同的职业倦怠者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但是某些行为是有共性的,例如:对待学生冷漠,容忍度很低,缺乏关爱,尽量避免与学生的接触,稍有不满大发雷霆;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对待人和物总是抱怨,唉声叹气,满意感降低;对待任何事物麻木,遇到问题退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倦怠的不同表现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牵连,相互刺激的。心理上的问题能导致生理上的疾病,也直接影响行为的变化;行为的失控和生理上的失调反过来又使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在面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时,不能单方面的纠正和治疗,而是应该掌握其内在规律,多管齐下,全面考虑。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社会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因素,归总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期望给辅导员带来的压力。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辅导员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看,辅导员是学生发展成才的教导者、引导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疏导者,是学生权益的保护者等等。职业本身的艰巨性,社会的期望,学生家长的嘱托,经济收入与职业声望的矛盾都会给辅导员以无形的压力,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衡。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学校发生的一切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最直接的因素,最常见的有:

①角色冲突、工作量大。辅导员角色的模糊性让辅导员职业变得十分尴尬,辅导员属于教师行列,但是很少上讲台讲授专业课程,辅导员是高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但是又很少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取得成绩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辅导员的功劳,但是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辅导员就是学生的避风港;对家长来说,把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辅导员就是“高级保姆”。就是在这些角色不断转换的过程中,部分辅导员感到力不从心,苦不堪言。还要加上平日看得见看不见的琐碎工作,奖项的评定,党团的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以及日常教学和生活管理,庞杂的工作内容更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②“三低状况”。“三低”指的是学校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工资待遇低。③辅导员再高校中既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也不算实际的管理干部,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正因如此,某些任课老师表现出对辅导员的轻视,学校的实际管理者也忽视了辅导员的管理作用,于是就导致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的状况。

③学生的困扰,同事的矛盾。目前,全国高校的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更强,思维更加活跃,敢于挑战权威。90后的特点既有好的一面,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间接因素。不仅要上足八小时,有时还需要晚上不定期地去寝室查寝,部分学校还要求辅导员定期入住学生寝室,深入学生生活。又要求辅导员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遇到突发状况,不管多晚在何地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无疑会给辅导员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正因如此,才导致了辅导员家人对辅导员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抱怨。

(2)主观因素。我们时常能看到辅导员的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他们离开高校步入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管理者,一时很难适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学习经验;因为年轻,社会阅历不足抗压能力不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一时找不到调整的方法,就会慢慢演变成职业倦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针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以下几点方法和措施或许能够改善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状况:

1、社会国家层面:社会应该对辅导员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认识到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争取尽早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辅导员的权益,建立辅导员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帮助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

2、学校层面: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尽量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做好角色定位工作。适当放权,让辅导员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让辅导员有主人翁意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各级各层领导要真诚地关心辅导员,热心地帮助辅导员解决困难。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建立长效的奖惩和评价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辅导员的工作,对待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给予合适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工作出现纰漏的辅导员,不能一味加以指责,而是给予正确的帮助和纠正。

3、家庭层面:尽可能争取辅导员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解决辅导员家庭的困难。

4、个人层面:辅导员个人要自觉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增强抗压能力,保持身心健康愉悦。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学会释放负面情绪。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处理好各方的关系与压力。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做好补救措施意义重大。当然,造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解决办法也并非单一不变。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其核心价值是不变的,我们憧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注解

①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5):567-572

② 陈石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6,13(1):22

③ 蔡亚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6).:15

上一篇:对外汉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如何轻松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