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8-20 08:23:17

浅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如何破解该难题,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54-2

1 土地资源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大约为1.33亿公顷的真实耕地面积,在世界范围内排列第三,然而由于我国人口较多,人均耕地则只有0.11公顷,世界人均耕地为0.25公顷,因此,我国的人均耕地还不及世界耕地的44%。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人均耕地的警界线为0.05公顷,目前,我国还有666个县低于这个警戒线。在上世纪的86年至96年之间,我国以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50万公顷的速度在递减。

由于工业污染、化肥农药使用不当、耕作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土壤状况急剧下降,包括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过多等现象频频发生。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1.3亿公顷林地,仅为世界林地面积的 3-4%,人均林地面积更低,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共拥有3.9亿公顷各类天然草地,占我国总面积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水土流失、主地沙化现象在我国也有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千米。在治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破坏速度远远高于治理的速度,致使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现象逐年加重。目前,每年我国荒漠化面积仍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建国以来,我国对土地的使用模式一直是采取粗放型利用的模式,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也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有1164.67平方千米闲置的非农用地,其中79.13%为国家建设闲置土地,18.06%为集体用地闲置,2.8%为农村建房闲置用地。

(2)城镇建设占地比例逐年增加。有研究统计,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与城市常往人口增长速度的比例系数控制在1.12是较为合理的状态。但是,据统计我国1951-1980年和1981-199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用地系数分别为1.31和1.91,已经超过了合理系数。经过对我国17个城市的卫星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城镇建设规模基本都扩大了60%以上,并在不断的扩大当中。

(3)工业用地比重打、利用效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用地所占比例已经高达26%,远远超过了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的工业用地所占比例为7.3%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比例为4.95%。然而,我国的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用地比例却很低。同时,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也较低,有将近40%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低效利用。另外,农业生产结构不尽合理,土地集中投入到种植业中,使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偏低。据统计,在我国目前的有效耕地中,有0.36亿公顷的各类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27%。

(4)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前期工业生产并未过多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导致大量排放的“三废”引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每年工业产生的固体废渣及日常的生活垃圾分别为80多亿千克和60多亿千克,堆放这些就需要占地12万公顷左右的面积;而全国每年约有1/3的农业灌溉用水是来自被工业严重污染的湖泊江河。另外,由于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也使土壤的质量不断下降,我国目前有59%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钾,14%的耕地磷钾均缺,耕地总量的61.9%为中低产田。

2 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

由于我国存在人口多,土地资源少的矛盾,因此,我们就应该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开辟出一条新的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

推进工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完善与管理。要尽快建立以供给规范和引导需求的工地市场新机制,制约对工地的过量需求。争取将闲置土地盘活,以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优化工业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利用科学技术方式,完善工业用地的利用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大化土地综合效益。要将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相结合,要坚定不移的施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战略性措施以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在林业生产中进行战略性调整,将过去的砍树人培养成现在的种树人,尤其要注意对江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区树木的栽种及水土保持;在各种产业的结构调整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争取打造成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及绿色工业和生态工业,最大程度改善城市与矿区的环境。要加大工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资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种,一是可更新资源,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贯彻在利用资源时要增强和保护可更新资源的再生能力,尽最大程度降低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同时也要采取办法用可更新资源替代不可更新资源。在众多资源中,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既是任何物质无法取代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因此,土地的利用效率及利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发展。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

结合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状况和基本国情,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稳定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可持续利用。

(1)确保足够耕地,保证粮食安全。首先必须要确保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用于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等必需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我国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2)确保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需用地。在确保足够耕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以满足城市化和工业化必需用地的需要。

(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是极其稀缺的,并且是需求量较大的自然资源,因此,仅仅依靠土地资源的数量是不可行的。需要通过改量土壤、培肥地力,才能够增强土壤的生产能力,以达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作物的目的,使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既能够保证现有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改善原来恶化的生态环境,由于土地逐渐得到合理化利用,土地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总体向好。因此,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会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更加适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5)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要根据我国资源总量、类型和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积极而有步骤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永远处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动态优化状态。

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是解决当前土地矛盾的基础。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是根本措施。根据相关部门的测算,以每人平均拥有450千克粮食计算,预计在2025年我国能够养活15.48亿人,测算出我国极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为16.6亿人。因此,人口增长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必须控制人口的无序增长,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

(1)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对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

(2)乡镇企业用地清理。要在制定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调整,清理现有乡镇企业用地,清退不合理占地,走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集约用地,有序发展的道路。

(3)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

6 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抓,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以提高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设立耕地保护区;一方面要加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完善、修复、更新现有的基本水利设施。要建设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节水增效,缓解用矛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是改造中低产田的目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去除限制土地生产能力发挥的因素,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加快农田装备现代化的进程。着力推广各种农业机械及配套技术,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增加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

7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1)彻底消除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的思想,坚持国有土地所有权归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不动摇,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土地使用权,建立两权分离原则下各产权主体明晰的权利关系。

(2)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推进土地市场化建设的进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市场流转机制。无论农业用地还是城市建设用地,都必须在合理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易和流转。

(3)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政府部门主要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包括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中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处理、调控土地供求平衡等几个方面对土地加强管理。

(4)发挥法律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尤其强化在土地立法、司法和监督等关键环节上的法律完善力度。确保法律在管理土地中的权威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银蓉,梅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潜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2] 张艳,梅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影响因素[J].科技信息,2010,(01).

[3] 陈银蓉,梅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与挖潜的思考[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

[4] 王华春,唐任伍.中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 杨传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

[7] 石成球.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02).

[8] 张富刚.土地空间利用分析及土地利用程度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作者简介:刘峰(195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征地事务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征地管理、土地事务。

上一篇: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穗期稻瘟病药效试... 下一篇:如何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