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数据的采集方法

时间:2022-09-18 03:58:26

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数据的采集方法

摘要: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数据的采集,是依据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记录手簿》和《外业工作底图》等资料,在计算机中将实地调查信息进行内业整理。数据采集过程中,为减少重复工作量,对于不同图层间保持逻辑一致的图形要素,只矢量化一次,其他图层与之重合的图形数据通过属性或拷贝自动生成。文章将对外业数据采集的有关方法加以总结。

关键词: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数据;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50-1

1 生成标准图幅索引

根据下发的行政界线范围,由软件生成覆盖整个调查区域的含新旧图幅编号、图幅理论面积、控制面积、左下角经纬度坐标等属性信息的标准图幅索引文件。

2 基础地理要素采集

2.1 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确定

以调查底图中明显地物界线为行政界线或权属界线的,按照影像在对应图层中矢量化各级界线;提供的电子数据行政界线,首先检查其坐标系及投影参数是否满足数据库建设要求,若存在差异,则进行投影变换与坐标转换,将其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数据;对于纸介质界线成果,首先进行扫描矢量化,在对应图层绘制各级界线,同时检查数据的数学基础,将其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数据;在计算机中将同一坐标系下的遥感影像数据与矢量化数据套合,参照外业调查工作底图,确定各级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

2.2 坡度图制作

首先检查DEM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精度和数据质量,并填写DEM数据检查情况记录表;按照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坐标转换、中央经线变换、镶嵌等;将耕地分成5个坡度级(上含下不含),即≤2°、2°-6°、6°-15°、15°-25°、>25°;利用GIS软件,根据坡度分级情况对DEM数据进行重分类,结合坡度计算模型计算坡度;根据计算结果生成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坡度图。

3 土地利用要素采集

3.1 采集线状地物

以影像底图为基础,参照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及记录手簿,依次绘制图上宽度大于或等于0.20mm并小于2.00mm的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渠、县(含)以上公路、农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等单线线状地物;采集并行的多条单线线状地物,以调查底图为依据,参照以上顺序为主次顺序,将主要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并作为图斑界线,次要线状地物按离主要线状地物0.20mm处绘制,同时不作图斑界处理;根据底图及手簿记录的线状地物属性信息,录入相关属性数据;线状地物的左右图斑扣除信息根据空间分析由GIS软件自动填加。

3.2 采集地类界线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末级地类划分图斑;实地调绘宽度大于或等于20.00m的线状地物,其边界按地类界线进行矢量化;地类界线与行政界、权属界重合时,不需重复矢量化地类界线;地类界线与行政界、权属界、线状地物交叉时,要保留节点,以保证数据拓扑完整性;绘制双线铁路、公路等交通用地时,需参照收集的交通部门资料或勘测定界资料,按其已登记的宽度进行上图;绘制河流、水库等水域的地类界线时,需参照收集的水利部门资料,按记载确定其常水位线及洪水位线范围;线属性信息主要为界线类型,可以在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根据其与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线状地物的空间关系,由软件工具自动判断并赋值,也可以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进行编辑。

3.3 拓扑线构成面

应用GIS软件工具,由闭合的图幅索引图廓线、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直接封闭生成图斑,避免重复矢量化工作,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闭合的图幅索引图廓线、行政界线生成面状行政区要素;由闭合的图幅索引图廓线、权属界线生成宗地图形要素。

3.4 地类图斑属性采集

按照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与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记录手簿中记载的信息,手工逐图斑录相关属性信息;图斑的地类名称可以根据录入的地类编码自动赋值,土地座落、所在图幅、耕地坡度级、面积等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计算功能进行赋值;依据DEM数据生成矢量坡度图,套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空间分析功能,将坡度级自动填加到耕地图斑的属性字段中。

3.5 补测地物采集

以调查底图、扫描影像等数据为基础,在对应的要素层中直接采集,并录入属性数据;若为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直接采集的电子数据,可直接导入其坐标值,生成补测线状图形要素或面状图形要素,通过投影变换与坐标转换,并录入其属性信息;补测地物在其编号前加“B”标识。

4 土地权属要素采集

根据录入完成的图斑权属单位信息,应用软件工具由图斑自动生成与之边界逻辑一致的宗地层数据;对照外业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对宗地进行分割等编辑操作,使采集的宗地数据与外业调查资料完全一致;按照外业权属调查工作底图中的界址点位置,手工采集界址点图形,采集时确保界址点与宗地节点重合,根据权属调查表及协议书中记录的内容,录入界址点的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等属性信息,界址点号可以通过软件工具,按全县进行编排,或按宗地进行编排;根据采集的宗地及界址点数据,应用软件工具自动生成界址线,并根据相关资料录入其属性信息。

5 其他要素采集

其他要素主要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开发园区数据源是电子数据时,采用矢量数据转换法进行采集;开发园区数据源是图件数据时,采用扫描矢量化法进行采集。

6 存档文件采集

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像清晰、不粘连;色彩统一、RGB值正确;与原资料内容完全一致;存储为BMP或JPEG格式文件;需要有说明文件,附加说明文件内容无错漏。

上一篇:保护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的发展建议与措施 下一篇:浅谈舒兰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