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坛引发的教育实践

时间:2022-08-03 03:15:30

以论坛引发的教育实践

教师论坛培训模式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离不开教师培训活动的支持。每年,教师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我发现教师培训回来作培训分享时,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激动万分。过一段时间,则“一动不动”,没有行动了。询其原因,答曰:“用不上。”这揭示一个道理:教师需要有用的培训。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老师才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派上用场呢?我的一次难忘经历启发了我。在一个中外教育名家论坛上,我有幸作为本地校长的代表与魏书生、李镇西、《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围坐一台,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对话。能够如此“亲密接触”这些教育大家,感受他们的魅力和风范,这是多么让人激动!为了准备这次论坛交流,我翻阅三位大家的许多著作,丰盈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在论坛现场,与教育名家对话,思维的碰撞使自己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论坛对个人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于是尝试将论坛运用到教师培训中。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师论坛是一种很好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内涵

1. 内容

教师论坛模式以教育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为特色,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它是为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鼓励教师深入思考,独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互受启发,通过思想上的交锋和观点上的碰撞,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

2. 形式

由主持人、辩论团队、观众三类人员组成。所有参与者在现场抽取卡片,卡片分为两种――“请您按图形到主席台就坐”与“欢迎您到观众席就坐”。抽到“主席台”的老师约为30人,按不同的形式分成三组,组成三个辩论团队,在会场的前面就坐,直接参与论坛讨论。抽到“观众席”的老师坐在会场中后段,可以参与抢答讨论,参与主论坛的补充发言。这种随机的形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欲望。论坛还设 “智慧老师”奖,根据发言的次数与质量选出。观众席参与抢答的也可以获得礼物。主持人调控现场,各团队老师各抒己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每位老师都能发表看法,人人参与其中

3. 特点

①主题鲜明。根据学校近段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班主任,就有一系列主题: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与新接班”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与执行”

“想说爱你不容易――特殊学生教育问题”

“我想有个家――班级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成长――班主任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主任与期末评价”

②平等民主。论坛的参与者,不管专家,还是教师;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观众,都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说困惑,也可以道经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旁敲侧击。大家身份平等,只有观点与认识的差异。

③交流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④灵活方便。校内论坛可以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科组、级部进行,也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参与者既可是本校老师,也可以邀请外校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其他行业人士等等。

二、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教师论坛是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者围绕一个主题或案例,各抒己见,每一个培训现场的人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论坛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教师论坛的核心,其来源有三:

1. 学校管理层发现的一些亟待解决或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怎样布置合理而有效的作业;放学后的学生“留堂”问题等。

2.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例如:有效课堂教师是多讲还是少讲;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问题等。

3. 当前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减负,择校等问题。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促进教师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使老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主题的确定上要注意两点:一是与学校实践直接相关,但又要高于实际,这样可以让教师体验到学习、培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教师的动机;二是不宜把个别化问题作为论坛主题。有些个别问题或许只有个别教师感兴趣,但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就无法形成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则互动性不强,容易出现冷场。

(二)选好主持人

因为论坛是由主持人和台上嘉宾以及全场观众在现场围绕某个主题讨论,所以主持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现场参与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教育理念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处事不惊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主持人要善于倾听,这种“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预测话题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趣味的话题。

主持人要鼓励现场人员大胆地发表观点,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进而激发起大家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交流热情, 营造真正的“谈话场”。

(三)方案

论坛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好论坛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公布。论坛参与者可以根据主题预先思考、酝酿以及准备好发言素材。

(四)现场交流

在现场,主持人与台上嘉宾、台下观众相互探讨,充分表达对论坛主题的看法。由于探讨的话题都是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大家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各自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异,所以观点有冲突,话语有交锋,再经过主持人“煽风点火”的“挑拨”,辩论更加激烈,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提高了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五)反思总结

每一次论坛结束后,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看到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因为,每一次智慧的分享,都会带给全体与会者不一样的体验和专业成长。更为可喜的是,论坛过后,通过微信、QQ等交际工具,老师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方式策略等,论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学校会要求全体参与论坛的老师把感想写下来,并绘编成《论坛文集》,以引导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六)实践检验

论坛过后,学校会针对教师写的反思总结去观察其教育实践,看是否切实推进或改善了自己的工作。实践证明,每一次论坛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比较明显地看到变化。

教师论坛培训模式一改以往那种台上讲话、台下听讲的形式,基于学校本位,针对教师的内在需求,给每位教师提供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使大家能敞开心扉,实话实说,让每个人敢讲、敢想、敢于实践。教师由培训“客体”转为“主体”。教师边学习、边反思、边改进,个体的智慧在团队里分享。教师不断领悟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实践,不断优化教育行为,从而实现专业发展。

上一篇:振于无境,能而有为 下一篇:文化、情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