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10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0 03:11:53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104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艾滋病;病情进程;依从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20-02

艾滋病是一种致死性慢性传染病,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大部分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病死率高,目前没有药物可治愈,及时进行中医药/ART治疗可延缓艾滋病进程,促进免疫功能恢复,降低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艾滋病患者均系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其中男75例(占 72 %),女29例(占28 %);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38岁;传播途径:性传播29例(占27.8%),静脉吸毒传播64例(占61.5 %),输血传播2例(占1.9%),不详9例(占8.8%);职业分布情况为:农民37例(占35.6%),退休人员2例(占1.9 %),工人3例(占2.9%),驾驶员2例(占1.9%),无业49例(占47.2%),个体10例(占9.7%)。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我国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抗HIV抗体初筛阳性,并经云南省艾滋病监测中心或大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印迹法确诊。

1.3 入选标准 ①符合HIV/AIDS诊断标准,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实验室诊断,自愿接受中药治疗者;②年龄不限;③任意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④能够坚持接受评估检测及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观察对象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者,重度精神疾病者,有严重外伤未痊愈者;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案 ①“扶正抗毒”制剂(系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根据名老中医经验及现代有关信息资料研制而成,并用于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中药医院制剂,获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批号:滇 2005L―ZJ002,ZJ20090001)。该剂处方由人参、白术、黄芪、黄精、女贞子、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辅助治疗艾滋病潜伏期,证属气阴两虚,脾肾不足,邪毒内蕴者;②“康爱保生”制剂(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研制,经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院内制剂,批号:滇 2005L―ZJ001,ZJ20090004,已纳入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并同意在各项目基地使用)。该制剂由紫花地丁、黄芩、紫草、旱莲草、桑白皮、人参、甘草等组成。具有解毒清热,活血祛湿,养阴益气等功效。用于辅助治疗艾滋病发病期,证属邪毒炽盛、瘀血湿浊壅遏,肝脾肾俱虚等,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为治疗目的。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见表1~表3。

3 讨论

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长期的医学实践证明,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从中医学的发病原理来讲,艾滋病当属温疫毒邪趁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五脏不相协调,正气亏虚,因虚生瘀、积结成,或变生它。从中医药治病机理来讲,如能做到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平调阴阳,即可调整患者的全身机体障碍、代谢失调,使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得以增强,使病毒增殖得到抑制,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减轻HIV携带者的全身症状,消除体征,提高生存质量,使其生存期得以延长。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不受免疫水平及病毒抑制的限制,任意CD4+T水平均可入组治疗,从而填补了目前我国CD4+T小于350个而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空白,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接受,患者服用后睡眠、饮食、体重明显变化,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服药依从性。服用西药虽然病毒抑制快速,但西药抗病毒治疗入组时患者CD4+T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西药抗病毒治疗标准虽然提高到CD4+T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44.

(收稿日期:2011-04-01)

上一篇:从老年人体质类型谈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 下一篇:肾阳虚证症状表现规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