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三好生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08-20 02:31:13

职场三好生是怎样炼成的

校园中的成绩与职场的成就不总是画等号,对于优秀者来说职场是又一次考验,但对于平凡普通甚至吊尾者来说,却又是希望和契机。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而让每个人的职场之路前后各异、左右不同?平凡普通如路人者,如何才能在校园、在职场突破平庸?

本期《职业》对话来自高校、咨询机构和企业的三方专家,解读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玄机。

特邀嘉宾

陈剑,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

朱小明,国家企业培训师导师,毕博全球科技、西门子、中国石油等特聘企业教练,美国LIFE SPRING、NLP认证教练

张胜,华泰汽车集团总部人力资源总监

从校园到职场,为何换了跑道就换了名次?

在学校里,平凡的总是大多数,但走出校门后,大家的路却精彩纷呈。几年过后,当我们对比时,不禁有许多疑问和反思。为什么优秀不能继续?又为什么有些人能不断突破?

陈剑:目标型学生比任务型学生更有职场爆发力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工作后的表现存在较大反差,这种现象是有的,但我认为不是非常普遍。大多数学生在职场中的状态往往也是校园里状态的延续,大致还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反差大的学生容易引起大家注意和讨论而已。

有的学生对学习的东西、课程设置不是太满意,觉得过关就行了,而心里呢,自有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型的学生,虽然在校园里一般,但到了工作中以后,爆发力很强,变得很优秀。这种人在学校里表现不优秀其实是一种伪现象。

学校里还有一种“任务型”的好学生,规定的事情都会认真做好,而不管这个事情本身好不好、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他们工作以后一般不会太差,但是爆发力比较弱,容易被那种“目标型”的学生超越。于是让人感觉到,学习不好、学习一般的工作起来反而更优秀。

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平凡或普通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严格约束自我的能力。那么,他们在职场上的爆发力就比较一般。到了工作单位以后,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不思进取,慢慢被淘汰掉。第二种是感觉到压力了,于是逼迫自己要么变成“目标型”要么变成“任务型”,也会有一定的爆发力,但跟前面两种类型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是职场精英呢,还是随波逐流的人。

校园表现和职场表现出现反差,还有一些原因。从主观来说,个体自我调适、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客观来说,现在学校里“优秀”的评价标准随意性比较强,“伪优秀”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朱小明:顺势而为者职场生命力更强

从学校里的优秀变为职场中的平凡,根源就在于一点――放弃学习。这些人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了不起了,进入职场就放弃了学习,心态没有归零,以为他还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学生干部、三好生,还可以用以前的模式来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变化,所以很快就沦落为一个普通人。躺在过去的荣誉上来面对未来,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在企业界也有相似的说法,就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会成为未来的桎梏和失败的教训。如果还不反思改变自己,就会一辈子平庸下去了。

而那些从校园里的平凡到职场中的优秀者,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善于和环境打成一片。他们在学校里面的平凡其实也是一种对环境适应的表现,而一旦进入新的环境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了解、适应它,也会想办法去做,之后很快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不会去固守成见或不停抱怨。这就叫“顺势而为”。

张胜:态度决定职业天花板的高度

如果就共性来说,我感觉员工曾经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工作后表现反差较大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根源在于思维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准确地说不适应企业或组织的需要。

我们把人的思维方式分为5个层级,点状思维、线性思维、平面化的思维、立体思维和网络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后天学校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缺乏灵活性,以线性思维为代表,尤为突出。听话的优秀学生,往往更是“深受其害”。而那些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同学所受的影响比较小,思维的发展反而能够遵循自然法则。所以,一些公司的招聘理念中就有一点,不招聘在学校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思维灵活,能系统化思考问题的学生,我个人一直都比较欣赏。

如果就个人在学校中表现和职场表现的反差来说,我认为根源是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认识的高度,决定成败,也决定所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这就是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作为HR,我经历过无数次招聘,还有一点感触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生时期的表现不能真实反映适应社会的能力。

平凡离优秀,到底有多远?

对于优秀的判断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校园与职场,是否也会因为优秀、平凡定义的不同而出现分数的偏差?平凡与优秀之间,到底隔着一层纱还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陈剑:校园、职场,优秀标准各不同

在学校里,“优秀”标准是以学业为核心的。而职场上呢,“优秀”的标准主要是以员工创造的效益为核心。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校的评价标准、体系在日益完善,但执行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偏差,过去强调成绩的本质还是没有变。成绩好,就可以给其他项也加分;而成绩不好,其他项的得分也不会得到太公正的对待。应该说,这是不太科学的。

朱小明:只会做、在做和能做的区别

我的总结是,“平凡”就是你在做的事大家都会做、都在做;“平庸”就是一辈子只会做大家都在做、都会做的事。“优秀”更多的是指一种品质,就是能用心做到平凡人不愿做、不能做的事。

张胜:平凡却不平庸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这一类比较活跃的学生在应聘时也会比较受欢迎。但是这并不等于非风云人物的同学就没有机会。职场中不是都需要优秀的人,需要的是合适的人。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细心观察麦当劳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麦当劳的女服务员都不怎么漂亮,这是不同于所有零售行业的一个特别的现象,这就是麦当劳的用人哲学,不雇用那些最优秀的人做服务员,只雇用那些合适的。

其实,在HR眼中,职场中优秀的标准比校园更多元化、更丰富。那些在校园里平凡的学生并不应该自卑。职业是多样的,要求也是多样的,例如聪明而不勤奋的人做老板,聪明又勤奋的人做职业经理人,不聪明但是很勤奋的人做员工。总有需要你这种特质的岗位,只要能找对位置,自己也会成为那块会发光的金子,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学生还需要补哪一课?

校园是职场的前奏,积累的第一步,要想有职业发展的高度,大学生活必须有怎样的厚度?是要更加努力学习,还是要更加多元化地学习?

陈剑:在大学里学知识,也要学人际

在学校里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解决两个进入职场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是人际相处,一个是与人相处中的利益冲突。有三个学习途径,向成功的人学习,接近他们、模仿他们;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以及从书本当中获得经验。

现在学生都很热衷于兼职、实习,但做过并不等于提升了自己。一个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了半年,回来之后跟我讲,他知道怎么做账怎么记账怎么汇总制作财务报表。但我要说,这跟书本上有什么区别啊!技能很好学,不要为参加而参加、为实习而实习,关键是要学习在工作当中怎么跟人相处,工作怎么改善,自己怎么改善,把这个给忘记了,再多的兼职、实习对未来职业发展也不会有提升效果。

朱小明:发现你的优势

优秀者之所以优秀的共同途径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到极致。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独特之处用对位置,就能对自己有所帮助。所以,可以找到五个了解你的同学,让他们帮助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适合发挥的舞台。

张胜:没有信心就一定不会成功

对于目前在学校里平凡着的大多数人,我的建议是首先对自己有信心。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做好下面六件事――

多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尽量多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把它们牢牢记住;

尽可能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增加社会体验;

试着去和不同的人交往,更多地学着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和睦相处;

认真、独立地完成一篇论文,无论你的观点、思想有多么不成熟,都要试着把它做完;

对于前人的理论,试着去理解他们当初为什么这么想,并把你的思考记录下来,这会培养你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大受益。

就这样一直优秀下去

职场无常,优秀总面临成为过去时的风险。无论曾经校园、现在职场的优秀者、平凡者还是失意者,他们如何才能变得优秀,或更加优秀下去呢?

陈剑:职场精英的三个必要条件

我带了五六届学生了,也一直在对他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他们最缺乏的有这么几点:一个是不能持续学习,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去想怎么改善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提高自己以获取他人认同、支持的动力和能力;三是目标认知或目标定位能力太差,不想去想未来,没有长远规划。这三点应该是成为职场精英的基础,是必要条件,应当补足。

朱小明:初入职场打好基础

初入职场的人,第一个要学会的字就是“拼”。人生要经过“四拼”。刚参加工作拼的是“苦力”,好好干活,经验、人脉、能力、赏识、机会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 “干”出来的。干到一定程度拼的是“体力”,这时需要你的地方、需要你的人多了,你要有充沛的体力去应对。当你经历过这两个阶段之后,就是拼“智力”,你开始带团队,使用众人智慧来帮助自己发展。拼完“智力”就到了最高境界――拼“影响力”。而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能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心做事”。

第二个就是跟对人。一个人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一开始跟什么人在一起。只有跟你想成为的人在一起,你才能跟他一样,养成他那样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才能成就你。我给一家企业做培训时,有个员工对我说:“我想跟我老板一样成为一个有钱人。”我问他:“你下了班都跟谁在一起啊?把你最好的六个朋友的工资加起来除以六,平均数是多少钱?”他说,一千六。我说:“那你现在的收入基本就差不多这个数。”他说:“对啊,我现在收入一千五。”所以,就像下棋一样,你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艺才能有所长进。

第三点就是要学对东西。给自己脑袋里面装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影响一辈子的事。初入职场的人,在对这个世界、这个职场还没有形成固定看法的时候,如果学到的是跟其他人一样不断指责、抱怨、推卸的话,那他这一辈子要有大的成就也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们应当去学习帮助你积极、健康、向上的东西,要经常过滤信息,远离喜欢抱怨的人。

一个人初入职场,不管他曾经在学校里表现如何,如果能做到这三大块,形成这样一个良性的模式、习惯的话,这一生都会做得很好。

张胜:三“心”助你脱颖而出

我总结职场中最受欢迎的人有这么几个特点,保持高昂的自信心,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多为他人着想的体贴心。做到这三“心”,无论你在学校中的成绩如何,过去如何,在未来的职场上都会让人刮目相看。

上一篇:苏健:从大二肄业到创富将军 下一篇:体面企业与体面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