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体验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06 14:57:42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课堂体验;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一、“课堂体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有的视角

“课堂体验”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态度,是从学生视角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课堂体验”不是我国本土化概念,但我国学者已经开始了“课堂体验”的本土化实践。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的课题组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体验主要有四个维度: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师生缺乏交流、同伴关系和教学组织。[2]这为我国开展课堂体验的调查和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也使课堂体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变量受到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推进,职业教育学员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了职教院校的常规招生外,职业教育未来的生源可能主要来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职后继续教育群体,他们的教育需求从学历补偿逐渐转向能力提升,对知识的需求更注重实用性。故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学员对课堂教学的体验与以往相比会更加重视。好的课堂体验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那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引入“课堂体验”何以可能呢?

(一)终身学习理念要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员的“体验”

从知识的学习理念角度来说,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僵化的知识观念急需改变,职业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不是僵化的。国际上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已经对大学的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终结,大学生在“象牙塔”里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学习伴随着个体整个生命的进程。随着社会就业岗位对专业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学校中的任何一门专业都不可能完全对应社会中的某个职业,社会知识需求的精细化对个体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来说,面临着大批走出高校后“返回”学校接受“再教育”的人员,作为职业群体对课堂效果会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知识的需求角度来看,社会上各行业的新学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这要求学校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来获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而学生的认可是从良好的课堂体验开始的。因此,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指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为“课堂体验”介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重塑职业教育质量观需要从学生体验的角度着手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当今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产业经济转型需要,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高技能应用人才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3]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就业市场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与市场“用工荒”的现实矛盾,这需要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将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让学有所成的人能够学有所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的特殊性无疑具备这种转化能力,对化解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极大的帮助。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诸多限制,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需求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一些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都能够及时的予以回应。但是,受制于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而导致的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内在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化解人才市场上“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实矛盾,必须实现从课堂知识到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进而重新塑造职业教育质量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形成积极“课堂体验”为重塑职业教育质量观提供了具体路径。

(三)职业教育的交互性特点使“体验”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现代职业教育是从传统的“学徒制”演变而来,教育活动是老师与徒弟在既定的场域中发生的互动行为,互动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职业教育课堂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课堂不同,它不仅要传授传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基础知识,还要提供基于求职学生现实需要的实践知识,这需要学生在情感层面对课堂所学产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学生的互动性参与程度。基于此,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照搬经典的教学理论或照抄一些现成的教学模式就能完成的,职业教育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更加具有生成性特征,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在互动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师生之间的理解、沟通或配合,则无法实现课堂良性互动,而好的课堂“体验”正是这些互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以“体验”为切入点进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可以为改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基于职业“课堂体验”的教学维度分析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提升职业教育学生“课堂体验”的教学策略,可从“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同伴互助以及教学监控”这四个“课堂体验”的维度入手。

(一)学生主体维度

课堂体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切身经历,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诸要素的一种综合感知和评价。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课堂体验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可以说,课堂体验的视角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在普通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由于职业教育课堂感知的主观需求,职业教育学生课堂体验关系到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甚至课堂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有人真正“上课”的问题,即所谓的个体真实“在场”。因此,职业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评价的实效都要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为核心,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职业教育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师生互动维度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人际关系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源于人际互动,而互动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课堂体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在课堂场域内的每个个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因良好互动而产生积极的课堂体验。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学生往往是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来学习的,与教师良好的互动不仅会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而且为学生积极的课堂感知奠定情感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课堂互动在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师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使职业教育的课堂成为知识与情感并重、态度与价值观兼收的过程,让职业教育学生在更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可度。

(三)同伴互助维度

“体验”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但也受到一定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制约。从物理环境来看,高校职业教育的课堂与普通本科生的课堂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学习经常在教室之外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像普通本科生那样集中,往往是小组或几个学生一起共同实施某个教学实践环节,这为同学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知识获取以及价值养成搭建了桥梁。从心理环境来看,职业学生主要接受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型教育,技能的学习要通过不断的沟通、模仿和练习来进行,这就形成了职业教育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心理基础,而积极的课堂体验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生构建相互沟通的良好心理环境。因此,从同伴互助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入手,发挥学生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积极影响,可以为职业教育学生形成积极课堂体验奠定基础。

(四)评价监控维度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观念上对职业教育学生存在“不学习、底子差、混学历”等思想认识,这种观念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度不够,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课堂体验需要对职业教育课堂进行监控,把课堂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激励教师主动改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职业教育课堂的评价监控,既是改善职业教育松散课堂的现实需要,又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外在的约束机制确保课堂的良性运行,进而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体验提供保障。职业教育生源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相比的多样性、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受教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期待,因此必要的评价监控亦是对学生的一种“规训”手段。

三、积极的“课堂体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基于“课堂体验”的视角,发挥课堂体验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课堂体验的产生,可以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来说,可以从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互联网+”式师生互动以及教学的过程性监控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进而形成职业教育学生积极的课堂体验。

(一)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体验: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社会义务性”决定了职教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生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任务,他们知道自己通过学习要获得什么知识。因此,在职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直接瞄准知识的要点,不要“旁征博引”式地任意发挥,毕竟他们的知识需求注重实用性而非学术性。二是要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提问,职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职业课堂的知识必须和社会紧密结合,有些问题就是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往往也能激发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索,而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会赢得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积极回应。三是要强化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来自于课堂内容对学习者求知动能的激活。因此,教师务必要把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强化课堂知识的生活“带入感”,帮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进程的自然化。

(二)改变师生互动的交互式体验: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策略

课堂互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是积极课堂体验形成的重要环节,而职业教育课堂互动因其授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不够充分,授课结束后师生难以在一起进行当面交流和探讨,而“互联网+”为打破师生互动的这种时空限制带来了机遇。首先,“互联网+教师”可以打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问题解答平台,教师可以采用在线答疑解惑(如:微信群、QQ群等),安排学习任务,观察学习进度,也为师生在课堂知识以外的情感培养提供了条件,进而为积极的课堂体验奠定基础;其次,“互联网+学生”可以为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搭建平台,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共享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进而通过互联网链接起学生之间情感细带,让课堂从物质形式延伸到情感形式;第三,“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可以帮助部分职业教育学生克服现实交流的心理障碍,当大家都以匿名的身份加入到互联网空间时,这个平台就实现了一种“脱域”功能,个体“不在场”发表意见也就不会有心理负担。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职业教育学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三)完善评价反馈的过程性体验: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监控策略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2

前言

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就在于它们培养的人才不同,前者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后者在于培?B理论型人才;前者培养人才不易,就在于其的技术培养,它不同于后者的理论型培养,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可,前者更注重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足够的实践活动,为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应这一需求,教育专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模板――体验式教学。

一、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教育缺陷

目前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让市场营销类的学生具备有更好的专业素质更是其中的难上之难,下面主要分析导致当前现状的原因。

(一)教与学本末倒置

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普遍现象,它不只存在于中小学教育中,同样存在于高职教育中。教学意为教导与学习,教师教导,学生学习,但目前来看,在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上,教师更注重自身对学生的教导,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于对实践活动的认知,故而,教师应重视该环节的失误行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课程安排不适宜

在当前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其教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完整性,仅注重营销这一课程,缺少了对营销相关课程的简单培训,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商法、统计学等课程,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缺少系统性,无法满足社会对其相关产业人才的要求。

(三)教师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不相容

高职市场营销是我国新兴的教育产业,所培训的师资力量远达不到当前所需的目标,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教师思维的局限性,无法将实践与理论两者相结合,也就无法将新的教育传递给学生,这是当今的教学无法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及设计

针对当今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教育现状,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正在改变。以近两年的手机价格大变动为例,手机与高职生密切相关,且其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参与到课堂设计中,并在课后进行实践总结。故而,总结出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主要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自身的切实体验为主导,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自身体验为中心,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开拓其思维,使其与课堂紧密联系,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乐趣,爱上学习。

(二)以实践为核心

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必须做到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不将课堂上必要的案例分析视为学生的体验教学,也不将适当的多媒体应用视为学生的体验教学,因为,必要的案例分析与适当的多媒体应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教学基础。真正做到以实践为核心,就应该放开手,给学生一定的机会,展示自我。

(三)注重实践体验总结

在高职市场营销的体验式教学中,不止应重视学生个人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也应重视教学之后的体验总结,总结既是让学生回顾教学过程,也是让学生开拓其思维方式的另一方式,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后的反思

正如前文所言,如何提高高职市场营销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当今教育的难题,而如何让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正是解决该问题的重点,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对于教师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本身会对其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师者,为人师表也。”故而,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必不可缺。

2.因材施教:在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因材施教一直为人所提倡,在体验式教学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亦是如此,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3.扎实基础:高职市场营销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专业,正在逐渐发展,日益更新,故而,教师也应紧随教育潮流,努力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扎实教学基础。

(二)对于学生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自身知识:对于高职市场营销类的学生而言,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大知识储备量是重中之重。

2.培养开创型思维:体验式教学考验学生的不仅是自身的知识储备,还有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开创型思维的培养对市场营销学的学生极有挑战难度,尤其是在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各类知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开创型思维。

3.及时反馈授课问题:学生在教学结束后,应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

四、结语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3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当前在我国众多大学生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工院校学生虽然有一技之长,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面临着如何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因此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日益凸显。针对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当代技工生的需要,同时还会给职业指导课的功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职业发展视角下对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进行创新,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培养目标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个性的职业心理倾向出发,初步制定好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及时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调适求职心理,了解就业途径,掌握准备就业、选择就业、获取就业的知识,开展求职技能的基础训练,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三)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知识,开展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创业观,制定创业计划,以达到拓展学生就业途径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技工院校许多职业指导课老师在教学中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使原本就学生对知识学习缺泛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出现了上课老师上面讲,底下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如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建设难于实现。

三、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创新方法

(一)活动教学法内涵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教育性与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法将活动引入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科教学、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教学法为职业指导课教学需要达成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活动教学法创新实例

1.项目活动型

以提出项目活动任务为起点,以学生观察、思辨、交流为主体性活动方式,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

活动步骤:

(1)确定项目活动。在讲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项目活动“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教师下达活动任务书(项目、方法、活动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分小组依据课本学习内容和教师出具的活动任务书制作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表。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计划、活动记录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保证项目活动任务计划的切实可行。

(3)项目活动实施。活动小组赴市人才市场,依据活动计划观察现场工作状况,熟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过程。认识各类职业岗位,寻找本专业对应岗位并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企业对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感受现场氛围,分析本市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就业方针。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作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4)项目活动考核评估。各学习小组依据活动记录表展示活动成果,要点有一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即对劳动力市场主体、客体、过程、规则和就业方针领悟等记载,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现场情况的记录,即对市劳动力市场主要招聘单位、招聘岗位、应聘人数的估算及对本市就业形势分析等记载,三是与招聘单位交流的体验,即交流单位的名单、企业对员工素养和技能的要求和能否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记载。教师对各学习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查、评价、总结,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2.情景体验型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应,并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逐步提升认识,形成正确行为导向,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根基。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六课第二节:面试技巧

活动步骤:

(1)创设体验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小品表演《花落谁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

(2)设计导思问题。由小品表演给出讨论问题,角色阿强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一、第二学习小组讨论),角色小明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第四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你会录用谁?陈述理由(第五、第六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讨论。

(3)交流内心感受。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题目把内心感受写在张贴板上,面试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采用红色、白色张贴板加于区别。小组贴好张贴板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给出老师总结的面试求职技巧与学生的张贴板互补,播放动画《求职五忌》。此步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升华情感。

(4)进行实践检验。依据教师出示面试中最经典的35个问题,由学生扮考官,准备好面试时所要提的问题,其余学生作好准备,并自告奋勇上台体验,教师点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求职面试训练,让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自我体验、自主发展。

3.调查研究型

以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以小组的方式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有效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十二课第二节:做好市场调研

活动步骤:

(1)确立调研主题。依据教材“做好市场调研”,教师挑选本市便于创业的地方优势产业中本校毕业生创业个案,供各调研小组自主确立个体创业经营调研主题,如:关于我校毕业生祝利强创业历程的调研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单位和对象:第一小组调研96届烹饪专业毕业生海宁滋味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军飞,第二小组调研98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第三小组调研04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海宁市鸿耀五金厂总经理祝利强,第四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海宁威豪名仕机动车养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威,第五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淘宝商场店主张静燕,第六小组调研09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海宁皮革城杭州路21号店主顾良琴。各调研小组设计调研报告单(表格式):内容包括调研目的、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设备、员工待遇、产品销售、经营策略、赢利情况和调研启示等,并将调研报告单中需向企业了解的内容设计为具体的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法:询问法。确定调研时间:各调研小组组长主动与调研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调研时间。

(3)开展调查研究。各调研小组依据调研报告单和调研问题下公司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单。过程中注意安全、礼仪、工作方式等。

(4)交流调研成果。各调研小组组长展示本组调查研究成果和感受,教师适当点评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内心感受,提升认识,达成集体调研目标。

四、教学实效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教学法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活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克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如在就业教学案例中学生亲临市劳动力市场,直观感受了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客体、规则,主动探究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就业过程,加深了对市场就业方针的理解;通过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了解了不同职业岗位招聘的具体要求,初步形成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践行,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而活动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通过对学生施加外在的影响,通过内外交流互动起到积极有效的培育作用。如在面试技巧教学案例,安排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并由小品给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展示,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体验中得出一些面试求职的理论知识,而后模拟面试求职,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面试求职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把握、强化面试求职的知识,感悟作为从业者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品格和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学好做人、学会技术,不仅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为学生提供能力建设的实践平台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4

[论文摘要]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对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职场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职场化模式是“仿真”职场活动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仿真”教学平台将教学活动与职场活动联系起来,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管理学课程教改的主导方向。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独立学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世纪教改项目为契机,以浙江省独立学院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为依托,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多项改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积极探索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选编职场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学院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主导,突出对学生职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为主线,在管理学实验目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评价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不仅重新编写了管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还增设了“基础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实验”两门课程。教改后,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与优化,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巩固了管理学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地位,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的内容

1.教学目标职场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职场化实验教学模式要达到以下目标,即培养职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职场中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管理学在职场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职场中的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职场素质。

2.教学内容职场化。教学内容职场化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管理理论、企业管理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由企业管理实务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学院教学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已就业的学生、专业教师代表所组成的课改小组共同组织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机械、教条地讲授教材内容的弊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教学手段职场化。目前,管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倚重实验教学软件的现象,影响了思维空间的拓展与创造活力的发挥。为此,需要树立借助而不依赖的教学思想,对教学手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职场化改革: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仿真训练,有效模拟企业的管理活动,将企业与实验室有效连接,让学生真实体验并参与其中。其次,利用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再次,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开放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分应用。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声像一体、灵活多样的特质,拉近课堂与职场的距离,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职场化。教学方式职场化需要强调“知”和“行”的统一,“情境”和“发现”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管理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相契合,使学生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与外界需求相适应。为此,需要灵活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第一,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所谓“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就是要求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课题,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验指导或称“剧本”,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这一实质性目标。

第二,管理游戏教学。管理游戏法在管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对事先准备的游戏进行设计、评判,事后结合讲授知识点进行总结。管理游戏法的运用因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参与者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其在游戏中获胜。

第三,项目教学。以学生寻找适当的项目为载体,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项目的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来提升团队及其领导者的职业和创业能力,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第四,头脑风暴法。学生在职场将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环境,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研讨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第五,互动式教学。根据《实验大纲》中的“研讨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简明扼要的观点,然后推举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阐述。自由讨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不允许使用批评性的评语;欢迎海阔天空式的自由讨论;寻求不同观点的结合与深化。交流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除非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只讲结论,不作解释;对他人的观点不作批判,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求创新,不求完善和系统。

第六,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理智投入,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主动掌握,从而形成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职场化模式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实现对人的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主动探索构建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报刊、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光碟等则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空间;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师、教练员,其主要职责是设计任务、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评价和检测,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愿,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2.营造职场化实验环境。营造职场化的实验环境,能将企业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

第一,将实验教学常规要求设计成职场化教学。企业对员工的常规要求与实验教学常规要求有相似性,在制定实验教学常规时,应尽量保持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吻合。比如要求学生上课着工装,带工牌,举止规范,谈吐文明,严格进行日常纪律检查,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纠正不良习惯;并要求学生上课将手机调整至静音或振动状态。制定奖罚措施,并纳入考核成绩评价体系。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使学生预先适应工作状态,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职业情景, 多方位设计职场化教学。在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可以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方面来营造职场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形式来搭建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职业人管理职业人”的方法,将原有的“组长”“活动委员”“学习委员”“班委会”等职位更改为“经理”“行政总监”“学术总监”“董事会”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对班级实行分组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到个人,同时由董事会审核,形成执行、审核的责任机制,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中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班委进行定期的培训,评选出“合格”“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几项,对于“不合格”与“潜在不合格”者在分析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解决,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竞争机制的严肃性。

第三,利用有效设计的实验室来感受职场氛围。实验室设计要集理论之大成、融实战之精华,人机互动、知行一体,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模式情景化,使企业管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场工作情景与实验情景的实现零距离对接。如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即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集成,建立相应的虚拟模型,生成实时的、逼真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使实验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3.培养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往往被如下的烦恼所困扰:由于不善于完成任务,导致整天因加班而苦恼不堪;由于不善于与上级沟通,导致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由于不善于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不善于推销,使空有知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等等。归结起来,这都属于职场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注重从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素质、职场环境、职场道德、职场沟通、职场心态、时间管理、职场能力、职场形象、职场策划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后续职业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邢献红.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袁凯锋.大学生的结构化能力与职场素质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0).

[3]张英奎,谢秀红,费红艳,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高职 人文课程 职业素养 培育

[作者简介]陈鑫(1975-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高职教育。(江苏 盐城 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JD88006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20-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表现为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而高素质则指现代职业人适应职业岗位必需的素质——职业素养,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和能力,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理想、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如果说职业技能相当于一个人的“硬件”,那么职业素养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软件”,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剧烈变革的转型时期,职业素养的培育既是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

职业是社会发展和分工的产物,一成不变的终身职业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几率大为降低,职业领域的不断变换或同一职业领域对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一个职业人而言,职业生命的高度和深度取决于职业素养。诚实敬业、强烈的责任心、优良的团队精神、理性的思辨能力与坚韧的奋斗精神等职业素养将为高职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教学。笔者研究的是如何在人文课程教学训练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一、构建符合高职实际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人文课程基本是沿袭本科院校,侧重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虽说基本素质是普适性的,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但职业素养的本质属性是职业的,因此,要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构建培育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文课程体系。

1.开发行业文化课程,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根据专业的不同,开发相关专业行业的文化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行业的历史、文化、发展前景及与其他行业的联系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职业相互关系的理解并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从而强化职业责任心。此外,通过行业榜样人物的激励,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譬如,不少学生对纺织行业有偏见,其实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优势明显,纺织行业是真正有竞争力的行业,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纺织,而且现代纺织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农业、工业、土木工程、建筑、水利、交通、医药卫生等领域,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学生通过纺织行业文化课程的学习,坚定了投身纺织业的信心与决心。

2.整合人文通识课程,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经典作品中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穷达安危、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都集中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经典阅读课程的学习,可以丰富高职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感,促使学生思考职业与人生,反思现在该做什么,开始做未来职业状态的准备,使学生乐业、敬业,并外化为工作中的尽心尽责、积极进取、忠于职守等品质。

3.优化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一是开设交际与沟通训练课程,创设各种工作与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体验各种活动,训练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及职场沟通能力,学会理解他人,积极聆听,善于与人合作。二是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针对职业岗位,课程构建从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出发,形成职业通用文书与职业专用文书两大板块,较多选取反映企业文化的例文,围绕职业人的培养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文种训练、任务分配、角色转换、团队合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4.增设职业礼仪课程,塑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礼仪形象已成为一种竞争力,某种程度上说,职业形象决定职业生涯,职业形象决定人生命运。可以开设职业形象礼仪课程,对高职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实训,针对不同的专业职业岗位,模拟工作情境或在工作现场进行动态教学,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职场交往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容等规范性要求,提升内在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塑造良好职业形象,有效提升职场竞争力,为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优化职业心理训练课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和保证。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课程内容,选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情感、就业、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偏差等典型案例,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及职业心理训练,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的能力。面对未来社会,引导学生对将来的职业、人生作出合理规划,关注经济社会的变化,学会从产业调整看行业变化与职业发展,充分认识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的需要,把终身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人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与领悟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体现。职业素养的养成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是靠说教和强加灌输就能培养的,而是一个学习、体验、内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需要学生个体主动自觉地领会、感受和顿悟。

要把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到整个职业教育中,通过课程学习、综合性实践等活动,将职业素养无形的软要素有形化,并将其转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虽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价值观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渐渐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人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实践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在课程内容上,与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企业顶岗实习等活动有机结合。譬如,在行业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学生安排到企业见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真实的职业环境,感悟企业对不同职业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体会企业岗位中必需的质量意识、时间意识、责任意识等,增强职业意识。不仅要关注显性课程的有效教学,也要重视隐形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譬如,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职业素养,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亲力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人际沟通、学会负责、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养成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和品格。

2.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情境性。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专业特点的不同,灵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担当某一个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譬如,应用文写作训练,学习写应聘信时,可以把课堂改为公司招聘现场,学生分组扮演面试官和面试应聘者,大家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结合学生的面试应聘表演,讲解面试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面试中常见的考官提问以及应聘信的写作注意事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非常投入,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在活动中丰富并运用知识。创设情境不只是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学习的“精神场”,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这种课程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并实现能力成长和素养提高。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体验性。要探究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视界融合,注重职业素养培育的体验性和生成性,通过创造和丰富能让学生置身其中的学习情境,诱发和唤醒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感受、体味、领悟。事实证明,只有促使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从而有效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而活动是体验的场域基础,也是体验深化、发展的载体。教学上,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职业调查等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活动,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并将其概括化、内化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和品质。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在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实践中,无论是片面强调职业道德观念的灌输,还是片面强调职业行为的训练,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仅仅当作学习的工具。其实,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主体自我积极建构的过程,不可能自发地生成,而是在价值的引导下、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中、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通过体验自主建构生成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着眼于学生自我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以模拟的教育情景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创设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获得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并内化为自觉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洁莹.社会转型背景中职业教育价值定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2]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3]沈时仁.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6

【论文摘要】 心理健康是职业经理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我国职业经理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心理不平衡、焦虑、孤独等严重心理危机, 需要从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完善心理咨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等方面加强心理危机的防治。 【论文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心理危机 心理防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管理层专业化分工的需求也日益突显, 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Executive)是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经验, 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专门人才。由于企业制度、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职业经理人大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有过痛苦的经历。他们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太重、工作压力太大、身心疲惫、情绪不健康,甚至不少职业经理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危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也高达20%左右。 一、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对经理人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理人或者说职业经理人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自社会机制的完善,或者说依托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对来说往往可以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制的保障。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由于缺乏机制与道德的约束,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一切都显得难以预测和把握,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带有一种灰色的成分或者说权谋。有专家认为,这一外在环境客观上使得苟营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规难以张扬,—种可正面参照的普遍性原理与榜样空白,促使权谋的作用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 2.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导致经理人随时感到危机四伏,精神焦虑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乃是自然规律,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带给经理人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功,他们变得有点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少中年经理人坦率地承认自己常有不安全感,对自己的重大决策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失败。 3.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经理人对世态炎凉有刺骨的体验 心理学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影响经理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据报道,一位青年经理人找到心理医生说: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职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他实在想不通,说以后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报复心态。其实,商场如战场,在这里,“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管是成功的经理人还是失败的经理人,从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因此,作为一个经理人,注定要咀嚼“孤独”一生!正因如此,据专家分析,和一般人的体验相比,经理人的孤独更深刻,危害性更大,它除了影响经理人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之外,严重的还会导致经理人滑向悲观主义的深渊,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怀疑的态度! 4.经理人自身为成功所累,迷失了人生航程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必然意味着一个人的个性与现实已经做出了某种妥协。而在现实变得越来越充满功利的今天,“成功人士”所感受到的压力是空前的,一不留神就可能心理失衡。事实上,如果企业的成功要以经理人透支生命和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这种成功是可怕的,也是脆弱的!难以想象一个身心疲惫,少有笑脸的经理人能够创造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 二、职业经理人对心理危机解决策略 1.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7

按照本次大会的议程,现在由我向大家做述职报告。今天在这里,我要像各位报告2010年中,自己在第一管理区任职工代表的所做的工作。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职工代表,但我知道身上担子的重量,为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带领全体职工奋力拼搏,努力给管理区领导当好参谋,做好自己的本职。2010年,我在管理区领导和工会对我的关怀以及全管理区职工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场领导在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工作目标,以党的路线方针为指导思想,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和职工代表工作。现分述如下,请予评议。

一,履行职工代表职责,发挥职工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职工代表是场领导与广大职工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广大职工心声的反映者,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我不仅把它当作一种荣誉,更时刻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更好的确保职工群众的民益,维护群众的和法律权利。当选为职工代表以来,我注重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农场征集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机会,把平时听到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向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反应。认真履行职工代表的职责。如:职工反映玉米下棒成本大,水分大,不好出手的问题,及时的与领导反映,沟通,并协助区领导给群众做思想工作。

二,提高自身素质,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代表

要做一名合格的职工代表,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为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我们要弄清“为谁干,如何干,怎么干,干得好”。1,“为谁干”,是工作的目的问题,大的方面来说是为广大职工群众做贡献。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己,为自己的生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只有目标明确了,工作才能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去做。2,“如何干”,是态度问题,对待工作是真干还是假干,是认真干还是应付干,是用心做事还是敷衍了事。3,“怎么干”,是方法问题,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有好的效果。4,“干得好”,是效果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干得好与不好,群众的口碑是最好的评判。另外,我还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四字”真功。

1做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总是抱着职工的事无小事的态度去工作。一切以职工的利益为先,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有职工反映问题,我总是认真听取,并及时与区领导沟通。

2做实,对待工作要实实在在的去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经得起考验。要把我所听到的,见到的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如实向领导反映。

3做精,精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我不但要认真做,而且要“学有心得,做有体会。”何谓心得,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叫做经验。很多人有过很多经历,但不一定有很多的经验。经验是善于总结出来的。

职场体验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中心 就业 创新 教学模式 实训

中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职院校必须创新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主动把学校教学融入当地产业经济中,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这样所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受企业的欢迎,才会被产业市场认可。但是如何将职业教育融入产业经济中,如何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呢?几乎所有中职院校都在这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1][2][3][4][5],一些院校提出了校外实训与就业的连动效应[6],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分析了校内外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创新中职实训教学模式,它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职业体验中心

职业体验中心是为了解决中职学生实训组织困难、学生职业文化不强、实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而创建的,集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和就业基地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既有别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又兼具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内涵更丰富。职业体验中心的创建条件及形式如下:

第一,职业体验中心是学生实习实训的一个专门场所。

第二,在职业体验中心建有实验实习场所,购置有实验实习设备,学生可以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也可以到周围企事业单位实习。

第三,聘请有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作为职业体验中心的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按计划实施实训教学内容。

第四,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可以充分感受到岗位工作全过程,并向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学习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7]。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于1983年创办,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一所涵盖有一、二、三产专业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我校原有的职业体验中心建设不完善,内容老旧,不能体现当前的各个专业热点,部分内容还不能让学生进行体验或者体验感不强。职业体验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导游专业:建设裸眼3D导游场景;(2)烹饪专业:建设体感体验区;(3)物流专业:建设智能仓储平台;(4)电商专业:建设无人机模拟送货平台;(5)电气专业:建设魔方机器人;(6)汽车专业:建设新能源无人驾驶平台;(7)计算机专业:建设虚拟演播室系统;(8)各个专业三维资源库:建设三维全息成像系统,把各个专业顶尖的技术通过三维分理处成像系统展现出来。

二、职业体验中心实训教学的模式特征

1.实训环境的产业化。无论是聘请企业骨干到职业体验中心讲课,还是学生直接在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研究企业技术难点,或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这些实训内容都紧紧扣住“产业环境”这个主题,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下开展实训,使学生对产业环境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同时由于在实训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2.实训内容的职业化。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的所有内容,始终围绕作为一名职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这个主题。实训时,要求学生对操作流程反复练习,充分积累各种操作经验和技巧,提高职业能力;通过聘请企业骨干讲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其他同类企业所使用设备的现状,使学生对企业的产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对市场不同产品的介绍,使学生熟悉各种产品的优、缺点,为学生参与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通过参与产品开发研究,提高学生的应用科研能力,并且通过科研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3.实训导师的工程化。作为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其承担着使学生从学生的身份向合格员工身份转变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线产业的技术和能力,为此,学校聘请了近百名企业的工程师、公司经理、新产品开发负责人等企业技术骨干,使实训教师工程化、企业化。

4.实训课程项目化、案例化。职业体验中心开设的课程全部以项目或案例为单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职业体验中心聘用的企业导师,均需提供项目或案例,经校企合作评审后,方可进入教学环节。

5.实训考核的多样化。由于职业体验中心分布在不同城市和地区,而且学生实训的专业和顶岗实习的企业各不相同,要进行统一考核特别是技能考核是有困难的。为此,学校将实训考核的内容分为: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企业导师的评价、学校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实训阶段形成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训阶段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学生的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使实训考核的形式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给出综合评价[8]。

三、职业体验中心平台的价值分析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电子商务、现代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园林技术等1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714人,教职员工644人,占地399.1亩,是一所涵盖有一、二、三产专业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体验中心实训,其中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1855名。在职体中心实训期间,学生参与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17个、动漫软件21个,形成直接经济效益50余万元。实训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电子设计作品、多媒体设计等各种竞赛20余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60余个。综合考量职业体验中心平台,笔者认为,该平台对推进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1.有利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实施。传统的校企合作,大多通过顶岗实习、科研合作等方式实施。由于校企距离远,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职业体验中心具备紧邻企业的有利条件,学校可以及时获得企业的需求信息,企业也可以将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及时向学校反馈。通过职业体验中心这个平台,可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院校、企业“零距离”接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在职业体验中心营造真实产业环境,从事产业活动,研制新产品,参与企业的科技革新和科研攻关等实训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较大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较快,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有利于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是使企业和学生双方充分了解对方,职业体验中心的实训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职业体验中心为学生搭建了这一平台,在中心,学生参与产品革新与开发,借助中心学生集中、专业交叉渗透,容易出新思想,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容易将新思想转化为新产品的优势,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5.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教师安排到职业体验中心,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指导学生,既可以在指导学生中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又可以为院校教师与企业骨干提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为学校教师提供在职业环境下锻炼提高的机会[9]。

参考文献:

[1]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7):113-115.

[2]曾志明.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3):34-36.

[3]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2):11-13.

[4]王素梅,乔阳.高职教学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6):65-67.

[5]何新民.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697-698.

[6]周彩屏.“双向选择,三方协议”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64-65.

[7]郦昕阳.以“职业体验中心”平善高职教学“后期实训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9(09):84-85.

[8]刘建云.建立职业体验中心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11-114.

[9]黄生龙.中职学校运用“职业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151-153.

上一篇:财务分析报告总结范文 下一篇:纪律委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