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被生病”的计算教学

时间:2022-08-20 01:45:50

解读“被生病”的计算教学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估算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并能够独立解决现实问题。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主要原因是:运算法则运用不熟练;口算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考查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由于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器的大量使用,许多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渐渐对计算失去了兴趣。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的目的、内容,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任务之一。长期以来,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笔算、轻估算,忽视计算习惯的培养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计算习惯差等。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宿迁市沭阳县钱集中心小学的部分数学老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问题如下:

①你认为问题情境的开放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吗?

②你认为有必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吗?

③你认为口算重要吗?

④计算速度重要吗?正确率呢?

⑤你还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计算练习吗?

⑥你在计算教学时一般怎样导入新课?

⑦谈谈你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

⑧你允许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用计算器吗?

⑨你需要学生记忆计算法则吗?

⑩你关注学生学习计算时的心理吗?

我还对宿迁市沭阳县钱集中心小学部分学生的数学作业的计算错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原因

1、忽视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口算的训练,不注重口算的方法及训练策略,导致小学生的口算意识淡薄,口算能力弱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去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很少安排口算训练。有的学生在做计算练习时,可以口算的题目也用笔算代替,这样虽然可以提高正确率,但是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不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有的五年级学生甚至连二十以内加减都不能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口算能力。

2、算法过分追求多样化

算法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项重要技能,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标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对每一种算法很难真正掌握。如,一位教师在讲授“15+17”时,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有哪些算法。有的学生说“15+17=10+17+5”;有的学生说“15+17=10+10+5+7”。在学生说完后,这位教师又提出了两种算法:“15+17=13+17+2”,“15+17=15+15+2”。在课后,学生在做同类型的题目时,教师却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也较低。这位教师就是因为在课堂上过分追求算法的多样性,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学生在选择算法时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简单最直接的算法往往更容易掌握,有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

3、练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生也变得活泼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片面地追求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反而会失去实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创设一些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是必需的。不过,数学课的基本特征不能丢,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与练习,对“双基”的培养与训练,只片面追求形式而无实效的活动是不可取的。如口算一道题,采用4人小组合作完成有必要吗?摘苹果游戏活动,题量不多,带有速度要求,竞争机制的练习,常常是优等生在参与竞争,差生则在一旁观望,这种练习能有多少效果呢?

(二)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除了计算教学等方面的外部因素,还有小学生自身特殊的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感知水平较差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等特点。小学生的感知水平较差,感知事物带有随意性,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表面现象,看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本质特征。因此,小学生在做计算练习时,往往只感知数据本身,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容易混淆。例如,在计算6+3÷6×3时,有的学生会得9。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学生把“+”当作“×”。这样的错误在小学生中屡见不鲜。

2、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其他信息的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会看错题目,写错数字等等。这类错误通常被认为是“粗心”。那么,什么因素造成小学生如此“粗心”呢?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的不完善是小学生“粗心”的主要原因。例如,一年级学生正在做作业,突然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哼起歌来。班级里的部分学生就把作业中“6”写成“9”了。这说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当他们听到其他声音时,抄题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导致错误。

3、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作用

定势指的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生的计算练习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消极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影响小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的正确理解,使学生产生计算错误。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对策

通过我的一些调查,我归纳出了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影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教师的计算教学和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因此,教育对策也将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从教师的计算教学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提高口算教学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头脑中直接算出计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口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大纲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教学。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口算能力并不是通过机械性的训练就可以得到提高。口算教学应当使小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如一年级小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3,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9和1合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这是9+3的详细计算过程。通过找规律,只要思考把3分出去1与9凑成10后,剩几就是十几,找出规律,直接得出9+3=12。这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保证初期口算的正确,通过一定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口算必须经常练习。口算的训练形式不能单一化,教师需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口算训练。如采用“找朋友”把算式与数的组成图用线连起来练习口算;利用等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如=3+4,-3=5,=5-0等等。在课堂教学上,可利用实物等教具和幻灯、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教学,以加强效果。课堂上还可以采用抢答、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小学生都得到练习机会。不仅关注计算结果,还要注意学生口算的速度,要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前提上提高速度,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3)练习要持之以恒

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了,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一般低年级每节课可安排4―6分钟的口算训练,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达到结果正确,在结果正确的基础上提高口算速度。到高年级,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总之,口算练习应贯穿小学数学的整个过程,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说课后练习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条“捷径”,那么课堂教学无疑就是找到这条“捷径”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教授计算的学习策略。新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计算规则,掌握计算的学习策略。如34+25,可先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3捆4根加上2捆5根,该怎么加?从“捆与捆加”、“根与根加”的过程中体会“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紧接着结合摆小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相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为了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而抽象出34+25的竖式写法。像这样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再抽象出竖式计算,不仅使学生领悟了算理,同时又为法则的概括打下了基础。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我们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每件上衣30元,每条裤子20元,要买3套这样的衣服,共要多少钱?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列出30×3+20×3和(30+20)×3两种算式,通过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解法,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计算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机能。教师应重视课堂的计算练习,科学的设计练习,精心的组织练习,提高练习积极性,还要经常变换练习的方式。这样不但能让学生逐步熟练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中的快乐。

(二)从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乐于学,乐于做。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征,往往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把小学生的好奇心变为求知欲,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一些新颖奇特的问题,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使他们有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2、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感知水平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都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方面,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往往体现在能够迅速察觉被忽略的细节。这可以采用对比观察相似题目的方法来训练。题目的差别是微小的,要求学生尽快地找出它们的差别,有助于培养于观察细节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积极思维活动,既掌握问题的特征,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口述计算时的思考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人讲,大家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进而达到大家都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模仿,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计算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计算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计算质量,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重视自身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将有效地提高计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赢得教育的丰收。

参考文献:

[1] 夏成君.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7,1(1):76―77.

[2] 汪建英.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云南教育,2002,Z(2):69―70.

[3] 刘晓春.小学计算教学的新探索[J].教育评论,2006,4(1):114―115.

[4] 刘建军.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5(1):72.

[5] 刘应会.学生计算错误心理析因与对策[J].小学数学教学,2004,6(2):32.

[6] 杜学霞.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教学研究,2007(12):196.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论中国传统建筑与土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