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01:40:20

关于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的思考

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搞好当地经济建设,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生态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制约了区域内大众传媒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滞碍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因此,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对于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

一、民族地区的媒介生态特征

媒介生态学研究起源于北美。纽约大学的奈尔・波斯特曼最早正式提出"媒介生态"概念。媒介生态的构成基于两大基本因素,即媒介生存环境和受众的依赖评价体系。前者是指由现实环境中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等所构成的社会体系及政府政策同媒介建构的信息环境相协调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后者是指受众在对媒介的选择和接触行为后根据需求满足的程度而产生的在认知、情感、意愿三个相关层次上的意向表达和行为趋向,进而形成的在个人层面上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经济的贫穷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媒介生态造成了致命伤。由于贫穷,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往往落后于发达地区,由此导致受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由于贫穷,农民买不起电视机、收音机,订不起报,更买不起电脑。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人口数量与受众数量形成倒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可受众数量却只占受众总数的20%,造成了严重的受众分布结构失衡;由于政府对媒体投入很少,有的媒体干脆被完全推向了市场,因此,媒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受众和广告资源进行着惨烈的竞争,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润值,一些媒体对广告主的违法行为失语,对那些”不作为“但却在各个方面能制约媒体的政府职能部门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舆论监督,甚至一些媒体还刊播一些有违公德的影视作品和虚假广告。我们在湘西自治州调查时发现,当地电视台的几个频道每天都安排很长的时段播发所谓的”健康讲座“,而这些讲座无一不是以推销性药和治疗性病的药物为目的。至于创建和谐社会所急需的普法教育、自然生态保护、农业科普等内容,以及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民族文学等文化传承内容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媒介功能严重失衡。

从构成媒介生态的两个基本因素分析,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媒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媒体自身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受众结构的不平衡等原因对媒介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上受众结构及分布不合理,甚至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不能成为受众,因此受众的信赖评价体系也必然出现问题。如此一来,整个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就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二、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

优化民族地区的媒介生态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别是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等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开发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搞好“普九”,努力提高城乡市民的文化素质,以最快的速度缩短本区域与域外地区的经济差距和文化差距。除此以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理配置资源。在资源配置上,政府要主导,而且特别要向广大农村倾斜。一方面,采取适当鼓励引导措施,使报纸、广播和网络媒体在农村市场中的占有份额跟上来,这些措施中包括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在农村恢复广播网络,在各村寨建立书报室。还有把农村的宽带网逐渐建立起来,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网络媒体的服务。另外,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资源缺乏,媒介的数量应严格控制,媒介的生态定位宜采泛化生态位,即生态位要比较宽泛、广阔、模糊,使之有较多的资源取向和较广的发展时空。把各种媒体进行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甚至还可以进行跨省(市)合作,把信息源和受众源拓宽、扩大。这样,多种媒介共同发展,让受众各取所需,营造一个多元化的和谐媒介环境。

2.加强传媒行业自律教育。要想营造一个舒适、安稳、健康的传播环境,首先还得从传媒自身做起。近年来发生过不少传媒失范事件,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事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传媒人自律不够。针对媒介失范现象,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不少法规法则,但是效果还是不明显。其实,要真正治理好失范现象关键还是在于媒介自律上。一是专门开设相关的自律教育培训课程,向传媒人员进行必要的自律知识教育和相关新闻政策法律法规的意识强化;二是采取正反两面教育方式使从业人员真切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三是媒体内部制定民主评议奖惩制度。总之,要在行业自律规范建设及完善监督机制上下功夫,树立传媒业的良好社会声誉。

3.加强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团结。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民族地区受众多由少数民族组成,各少数民族有自身的特点,包括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这些都是生长在民族地区的大众传媒运作时要特别注意的相关问题。如湘鄂渝黔边区,总人口2300万,有30多个民族,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和。要避免任何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即便它们很具有轰动效应,媒介不能为追求受众的接收率而进行渲染、传播,而应该竭力平息、解释、消除民族矛盾和纠纷。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来看,受众资源是媒介营养来源之一,如果受众这一环出了问题,时常发生民族矛盾和冲突,相当于媒介的营养来源“劣质化”。这不仅与国家政策和民族本愿相悖,同时也不利于区域媒介生态的平衡发展。

4.建立合理机制与市场,加强有序竞争与合作。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大多数媒介的运作已经产业化,讲究经营管理策略,民族地区的媒介也不例外。要在传媒内部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媒介与受众要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建立一种互动机制,媒介自觉接受受众的监督。还要建立合理的市场,要平衡媒介的分布结构,大力拓展农村市场,使媒介市场趋于多样化。要在传媒之间加强有序竞争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要牢记大众传媒本身具有社会属性或者说是政治属性,而且在我国这一属性是媒介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在我国媒介在为人民服务的大前提下,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相互团结合作,而不是相互打压。竞争可以促使媒体在生存发展的压力下互相学习和完善自身,并且激发传媒的创新潜力,有利于传媒行业的整体进步。

注释:

[1] 本文系2007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07YBB093。

上一篇:深化视听内容 办活地方广播电视周报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