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探究

时间:2022-08-20 12:53:58

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探究

摘 要: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作者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大胆尝试实施新措施,根据改革思路、学校实际及个人理解,从中领悟到了体育新课程改革要从转变观念、运用创新思维、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做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通过几年来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交流与改革,目前许多教师对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也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究,且在探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理论与做法。下面我谈谈认识与领悟。

一、转变观念

1.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与健康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实现健康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及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都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做法上不能过于追求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及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趣味性的、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新课标案例“跑,是很有趣的”采用了合作跑(两人三足跑)的方法,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而反复练习单一动作的局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2.尊重学生意愿,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抛弃了“传统体育课程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学、学得是否愉快,只重视运动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的做法,更注重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如大量采取情景、游戏等教学法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参与体育活动。

二、充分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现在的课程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大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在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创新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1.改变传统教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涉及的并非单纯教材的“改头换面”,而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开发等方面的改革与实施。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等内容,它不单单局限于学校的文化知识,更涉及人们的生活、自然等,也就是说它改变了“就教材教教材”的传统教法,已经逐步为以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这就使教师有了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教材教法。

2.学科的融合令单一的课堂不再枯燥。

大胆地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与音乐、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抓住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让学生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比如健美操课堂上可选用优美的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或歌曲的意境与主题,把音乐或歌词的内容表达得活灵活现,从而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在舞步教学或韵律操教学时还可以选用英文口令,“兔子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融合了英语情景语言。可以利用英语中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大胆创新,从而给予学生创造的空间。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

1.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化。

改革后的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学生一味听课的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指导,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根据年龄、性别、教材、场地与器材等特点,让学生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信息化学习等,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

2.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上针对学生的兴趣、性别、运动水平的差异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或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经常通过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与学法指导,如运用小组、合作、专项学习等形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探究校本课程,开创校特色体育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开展,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适合学校现状与发展的课程,创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任。我校为了贯彻新课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资源,也做了不少尝试,目的是力创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下是经过实践但仍需要不断总结、提高的一些做法。

1.开发课程资源,活化体育课堂。

要全面实施体育新课程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自我挖潜的发展之路。为此,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从地方文化、资源、学校师资等条件出发,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如针对学校体艺特色,在学校重点开发团体操教学,教学内容可以融合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民间体育:腰鼓、健美操、彩旗操等;教学形式可分大、小班进行教学。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

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学校的场地器材,学校可以专为学生在课外开设一系列多彩的活动课。活动内容可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按每周不同的活动场所开展不同项目的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自选练习项目,器材可由学校提供或由师生自制器材。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发挥学生特长,提高运动兴趣,弘扬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3.举办趣味体育比赛。

通过体育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更能有效活跃校园文体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生机勃勃的校园风貌。在校园内可开展多种类型的比赛,包括竞技项目与非竞技项目(如快乐体育:拔河、自行车、跳绳等)。也可以进行室内比赛项目,如棋类和自编室内操等,从而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

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不断探究并实施新措施,就能找出适合本校的课程,并不断更新,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新思想、新做法、新活力,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晓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鸿江.体育教学.首都体育学院.

上一篇:浅析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下一篇:高考之后话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