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环境氛围渲染

时间:2022-08-19 11:59:53

《水浒传》中的环境氛围渲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2-0165-01

摘要:作为一部通俗的市民小说,《水浒传》"讯滥百家,贯串三教","至于战法阵图,人情土俗,百工技艺,无所不有,真搜罗殆尽,无所遗漏者也"。容与堂刻本的这些评论充分说明了《水浒传》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种风貌。笔者根据自身的解读,将其中的环境描写略说一二。

关键词:水浒传环境

一、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映衬

人物形象在酒家环境中的鲜明表现,与人物的个性和人物的遭遇有关,同时也与酒家环境对人物的映衬有密切的联系。《水浒传》中的酒家环境,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映衬。

1.周边环境的映衬

《水浒传》中的每一处酒家,各有各的周边环境特色。环境可以引发遐想,激发人物的情感。宋江在浔阳楼酒家看到“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牖。消磨醉眼,倚青天万迭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白苹渡口,时闻渔父鸣榔;红蓼滩头,每见钓翁击辑。楼畔绿槐啼野鸟,门前翠柳击花骢”的壮阔苍茫的景色,感目伤怀,于是在酒店的白粉壁上写下了一首《西江月》词和一首七绝诗。七绝诗中说胸怀“凌云志”,可见其抱负非凡。宋江在平时虽然慷慨豪爽,扶危济困,结交好汉,但是并没有表露出自己远大的志向。正是由于浔阳江壮丽景色的激发,宋江才将积压在心头的胸怀志向吐露出来,展示出了志向远大的形象风采。

2.历史文化的映衬

历史古迹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有欣赏和旅游的价值。一些酒家往往利用古迹来吸引顾客。唐朝白居易写了一首《琵琶行》,据说他曾经在浔阳江边的琵琶亭送过客。因此琵琶亭便成了一个有名的古迹,江州的琵琶亭酒馆就利用这一古迹的特点做生意。《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中,戴宗对宋江和李逵提议说:“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我们去亭上酌三杯,就观江景则个。”宋江在琵琶亭酒馆看到“云外远山耸翠,江边远水翻浪”的壮丽美景,心头便涌起“昔日乐天声价重,当年司马泪痕多”的感慨。此处虽未写到宋江即兴赋诗,却为后来他在浔阳楼酒家的酒后写诗,进一步展现其个性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二、回目中出现的意象

《水浒传》的回目中出现了大量涉及情节背景环境的意象,这在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比较独特的现象;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提点笼罩全文,在小说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气氛的作用,并参与了小说的叙事;水浒传》回目中的环境氛围渲染与《水浒传》所处白话长篇小说初始阶段以及回目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水浒传》回目中三种主要意象,在各自的回内正是起到这种勾连作品与读者再创作的功能,在情节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烘托上起到作用。

关于“夜”意象《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夜”意象,代表了神秘不可测、让人产生畏惧不安心理暗示的主题。

小说情节所需要的,一定是符合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所要求的环境渲染。如被金圣叹改了回目的第三十六回,叙船火儿夜闹浔阳江,真正让读者悬心的,却是宋江及两个公人的命运。回中除了“狗脸张爷爷”独具个性的语言外,关键还是整个故事在黑夜环境渲染下,在月光、星光与火把火光的铺垫下渲染出来的紧张气氛。作者利用黑夜有的环境道具,把这场惊心动魄的情节煽动得一波三折。一开始,宋江三个“趁月光之下”,慌不择路,来到浔阳江边:

(宋江)只听得背后喊叫,火把乱明,吹风胡哨赶将来,宋江只叫得苦道:“上苍救一救则个!”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底,在芦苇里撞。

金圣叹评语将宋江面前的浔阳江称为“第一逼”,而在“火把乱明”和“火把渐近”处分别评为“第二逼”和“第三逼”。因为在黑夜的环境中,四面黑茫茫一片,横亘在面前的是大江绝境,只有火把代表的追杀者在隐隐地向自己移动。“火把”代表危险的步步紧逼。“黑夜”加上“火把”两种意象的组合虽然简单,却极容易在读者心中连构成画面,而恐怖的气氛和宋江三人此时紧张的心情,也在此两句中点染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叙写梢夫拒绝穆家兄弟的要求,宋江自以为得救:三个人在舱里望岸上时,火把也自去芦苇中明亮。

关于“月”意象“月”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主要也有两种审美内涵。其一是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相思,更多是对恋人、亲人的思念。如前所举的“春江花月夜”,另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胜枚举;另一种则是失意的寄托,由月的清辉、清冷引出主体的孤独寂寞,常见有“孤月”、“冷月”等,比如苏轼的“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红楼梦》中的“冷月葬诗魂”等等。《水浒传》中的“月”意象大多属于后者。

第十九回,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亦是一个英雄夜走的故事。刘唐奉晁盖之命送金于宋江,宋江闻之大惊――

贤弟,我不敢留你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搁。

金圣叹在旁批曰:“话是吃惊语”,表明这里是用宋江的神色言语说明刘唐送金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举动。

三、地理环境的描写

《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发生在东昌府(即今聊城)境内。施耐庵先生对于东昌府、阳谷和景阳冈等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元末明初或宋代聊城地理的若干大致风貌和社会、人文景观。

位于阳谷县城东南方向的传说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名扬海内外,但是十几年前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游客的感言:“这么大的名气,不看是个遗憾,但看了更遗憾!”景阳冈,既然称之为“冈”,至少应该是一座高大的土山,在施耐庵先生的笔下还生长着一片乱树林,乱树林也能够藏得住“大虫”,但景阳冈旅游区建设之前所谓“冈”已不存在,只有平川旷野、阡陌村庄。一切说明,人口的增加和生存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或描写有的可能纯属虚构,但洞微探幽总会发现作者写作时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如今与水浒故事有关的一些历史遗迹已经成为聊城的优秀旅游资源,但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青少年一代的警醒。

参考文献:

[1]李桂奎.《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于光荣.《水浒传》中的酒家环境与人物形象[J]. 广西社会科学2011.

上一篇: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浅析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