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踏实的基础

时间:2022-08-19 10:47:12

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踏实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的传统教学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这些过程中人们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断提出要求。自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面对课堂的挑战,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

一、养成学生识字习惯

生活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生活中认识的字人是很难忘记的。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学生首先认识的也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事、物,例如爸爸、妈妈、水、火等。这些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识记对象。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识记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事、景、物有关的字,有利于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激发识字的兴趣。例如教室的黑板报、牌匾,校园里的标语、告示牌,我经常带领学生一一参观,逐个认识。商场超市里的货架、食品包装袋、街上的广告牌、衣服上的品牌、各种报刊杂志,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素材。让他们在家长的配合下,把收集到的报刊杂志、广告标识等通过剪、画、贴三种途径,重新编辑整理成生活中的识字课本。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也为了让识字成为低年级学生的一种生活,我还在教室的各种实物上贴上字,例如讲桌上贴上“桌”字,黑板上贴上“黑板”,墙壁上贴上“墙壁”,电视上贴上“电视”,电脑上贴上“电脑”,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看到实物就能想到对应的字。我还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认识实物的同时认识相关的字。

二、尝试让学生接触书法

现行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后上都有生字描红,这些字都是名家所书,值得学生学习揣摩。教师可以在课上或是课余时间,花上几分钟带着学生好好欣赏。

如何欣赏,首先要注意形式,最好是采用投影或板书,而且字形要大,这样就能给学生一种视觉冲击力,真正的好字在出示的一刹那间就完全可以将学生“震”住。

另外,就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确保是好字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学生听,不用担心“飘逸”、“和谐”、“舒展”这些词语学生听不懂。当教师以一种沉醉其中的口吻向学生诉说自己感悟到的汉字之美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应和起来,毕竟,每个都有对美的认识天性。

让学生学会欣赏,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寻找这些字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并从相同结构的汉字中寻找规律,总结将字写美观的方法。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是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最重要的是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教学思路。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古训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为要紧。一方面是对文字作品的用心思考、用心体会;一方面又是对自己的诵读用心品味,用心体验。是否“对味”,这种“对味”就是理解,边读边看,最有利于从遣词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合贯通。

所以教师要围绕朗读要求,加强指导和训练。一般课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理解内容,领悟方法,学习运用。包含感情的课文、段落,必须让学生读出情,进入境,品出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是说,在读叙事性文章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中,尽力将自己的情感贴近文中主要人物,去感受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理解、感悟其含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唤起学生的热情,调节课堂的气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并付诸实践。

上一篇:发展学生能力,构建和谐课堂 下一篇:怎样训练学生的自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