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型地理标志推广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19 10:44:57

广域型地理标志推广机制研究

【摘 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烟台苹果为例,其作为地理标志受到保护和推广,但现有的保护和推广方式仍可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提高地理标志的质量,推动建成高质量的地理标志保护和推广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理标志;烟台苹果;现有保护方式;建议

一、地理标志及其价值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价值。经济上,地理标志所提供的产地信息、质量保证以及产品声誉等经济指标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生产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政治上,它可以作为产业政策的工具和国际谈判的筹码。文化上,地理标志是一个地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以来共同作用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提高产品来源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二、从烟台苹果看地理标志的保护和推广经验

(一)烟台苹果地理标志的保护方式

烟台苹果是山东名产之一,以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品质好而驰名中外。栖霞因此享有“中国苹果之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的称号。i为保护烟台苹果这一地理标志,主要有以下做法:

1、注册“烟台苹果”商标。在成功注册商标后,围绕如何用好这一产地证明商标,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市苹果协会决定无偿提供给大家使用。凡是烟台市地域内的苹果生产者、经营者、只要通过认证符合“烟台苹果”精准化管理的单位都可以使用这一商标。

2、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2年,根据当时仍适用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烟台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对烟台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目前,烟台苹果地理标志仍在2005年新通过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建立的体制下受到保护。

3、市苹果协会的作用。烟台市苹果协会主要是由从事苹果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行业性的社团法人。协会的宗旨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提供综合,促进苹果生产和流通,使烟台苹果产业一体化、苹果生产标准化、苹果销售国际化,在政府和企业、果农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由烟台苹果看地理标志保护的不足

1、立法不统一。我国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即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法模式和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门法模式。这两种模式自身都存在不足。如商标法模式下,仅仅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由此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被核准进行注册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划名称和非行政区划名称是地理标志,这就将含有集体声誉的地理标志不适宜地注册成为自然人和企业的普通商标。而作为专门法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从法律位阶上讲较低,导致国家质检总局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的诸多不便。另外,两种模式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重叠,使得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感到无所适从,它们之间如何协调和衔接是一个仍未解决的重要问题。ii

2、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少数地理标志产品仍存在质量问题,尽管只是极少数,但仍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如现实中有这种情况:由于看到地理标志能够获取较高利润,一些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的不法生产者到外地收购同类产品,然后冠以地理标志产品之名高价销售。这种冒用行为在严重损害地理标志声誉的同时,也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和市场的混乱。

3、品牌内涵单薄,吸引力不足。实际的地理标志宣传工作中,往往缺乏地理标志独特性的内容表述,如以烟台苹果为例,往往集中在宣传烟台地区气候适合苹果生长,苹果质量高等,缺乏独特吸引力;另外,大多数地理标志产品仅以地方土特产的形象出现,只对本地消费者和到当地的旅游者有吸引力,很难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知名度。iii

三、广域型地理标志推广建议

(一)健全并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首先,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商标法和专门法两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它们各自和相互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因此,在各自完善的基础上解决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国际组织提出“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iv这是避免两种模式冲突最直接的方法,还可以赋予当事人以选择权,但是,这一原则在有些情况下还是会产生不公平的结果,由此,还是需要适当的变通。

(二)推广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首先,要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深入了解,找出正确的宣传和传递品牌信息的方式;其次,许多地理标志的宣传忽视了对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宣传,而正是这些文化价值赋予地理标志感性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的特性,突出这些人文因素的传播有助于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广区域内的更多消费者。

(三)各方协同保障机制。地理标志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又需要相关行业协会的协调,还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政府方面需要健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加强对地理标志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宣传和协调的作用,以地理标志为纽带,整合相关区域资源,建立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企业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要实现地理标志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重视企业文化传播,生产上增加科技投入,同时坚持高质量的产品品质。

注释:

i

ii 董炳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权利[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264-279.

iii 张宇.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提升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6).

iv TRIPs协定第22条第3款和第23条第2款在给予地理标志以积极、绝对保护的前提下,第24条第5款和第7款又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在先原则”。

【参考文献】

[1]董炳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权利体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赵小平.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

[3]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李祖明.地理标志的保护与管理[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5]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修文彦,杨敬华,陈思,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3).

[7]李长健,杨婵,王君健.农业市场化条件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郑良泽.做大做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

[9]金多才.中德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3).

[10]蒋家玲,武守群.中国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0(7).

[11]苏梅花.建立地理标志独立保护模式之探讨[J].大众商务,2010(12).

[12]戈光应,马利.论地理标志的外部性及其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3).

[13]朱以林.论欧盟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0(32).

[14]许文彩.开发地理标志应对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探讨[J].农技服务,2010(9).

[15]黄瑾,刘璐禄.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贸易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8).

[16]占辉斌,陈超.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程度以及购买意愿研究――基于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个案调查分析[J].消费经济,2010(4).

[17]郑书前.论我国亲农性地理标志法律制度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0(6).

[18]张宇.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提升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6).

上一篇:陇东方言概貌18 下一篇:陇东方言概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