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刍议

时间:2022-08-13 02:57:37

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刍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本文从群众文化工作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分析出发,提出平衡发展两个效益的建议: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内部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发展

1、前言

党在召开十七大时号召全国人民大力发展文化建设,随后各地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近些年来,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局面欣欣向荣,并且呈快速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同时,群众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群众文化工作是国家对人民工作以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开发和自我娱乐的社会性精神文化活动进行有专业组织和统筹安排的辅导工作。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更好地教导和培养当代公民。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通过积极的参与,可以得到文化艺术的不断熏陶,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最终实现提升全民素质的目的,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完成。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平衡好其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与作用

群众文化工作涉及人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少儿文化等。形象的说,群众走到哪里,哪里就要有文化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构成了群众文化的主体。通过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引导群众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包括文字艺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崇文字艺术为人民大众享有,反对阶级化,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宣传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字和艺术,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并且受到思想、道德和情操方面的陶冶。群众文化为了达到被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接受的目的,需要增强群众文化的娱乐消遣功能。人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得到休息娱乐的同时,获得精神放松和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比如可以遏止赌博行为的发生。

由于群众文化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加入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群众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播,并在货币周转和循环中产生经济效益。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即产生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属于一个大的效益总体和意义范畴。两者独立产生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具体地讲,群众文化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促使社会受到群众文化商品的影响,产生相应的效益;同时,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又反过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进步。

3、群众文化工作与两个效益的关系

3.1群众文化工作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群众文化工作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是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全民性和公益性。国家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群众文化,保证全国人民,从农村到城市,平等的享有参与权力。同时,国家开展的全民参与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各个社区的生活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有附近居民自发或者参与到跳广场舞的队伍中,他们不仅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得到了休闲放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3.2群众文化工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国各地政府非常重视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为这些企业提供很好的投资环境,促使全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出来,并得到经济改革等的支持,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对文化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文化产品。通过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的调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增强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对平衡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两个效益的建议

目前,如何协调好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所以,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保证全面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要深化改革,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群众文化发展的经费,促使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寻求再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也不断增强,但是现有现有文化产业发展没有跟上物质生产的发展。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市场经济规律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物,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为了平衡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者有机结合,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工作的公益性,具有有一下几点建议:

(1)推动文化产业内部的改革。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并对其内部进行改革,可以重新激起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达到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平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模式在不断创新,大部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公益性。而且,这些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发展经验,往往出现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无法发挥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所以,需要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控制,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既保证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又增强了这些企业的公益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改革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并对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可以实现两个效益的平衡发展。

(2)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存在“大锅饭”的经营机制,缺乏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可以向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的经济发展促使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对文化产业的优胜劣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公益性,并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比如,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同相关企业联合,获得他们的赞助,通过文化活动期间的广告宣传,既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需要我们转变思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兴建群众文化建设,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真.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政府法制,2011(36).

[2]阳建兰.论地方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大众文艺,2010(10).

[3]蔡丽华.浅谈如何正确处理群众文化两个效益的关系[J].华章,2011(01).

上一篇:陇东方言概貌2 下一篇:陇东方言概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