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方言概貌18

时间:2022-03-10 02:26:33

3.声调

陇东方言有四个基本声调(不包括轻声和变调),调类和普通话相同,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如下(以宁县方言为代表):

阴平31 阳平35 上声53 去声55

注:1.陇东方言的轻声调值为21,一般不另行标注。

2.陇东方言的单音节词均读本调,多音节词连读时往往有变调(连读变调从略)。

3.陇东方言有“语法变调”的现象,变读出一种长音来,如表示复数人称的“我的、你的、他的”,读作:?耷uo311di21、ni311di21、ta311di21;又如表“小”意的子尾词(名词及量词),不叠用则用读长音的单音节表示:盅子zhon553zi21、车子che553 zi21、盒子huo335zi21、腿子tui555zi21、样子yan555zi21,等等。

4.陇东方言的庆城话与西峰话,阴平调值为42,似与古入声有关。

(四)先周语言词汇

先周语言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并延续了几千年,但流传至今有些方言字却被人们遗忘,使用时随心所欲,往往以同音字替代(这绝不等同于“通假字”),甚至名家小说以及权威性工具书中每每可以见到同音字替代现象。

概括来说,先周语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体相同,但先周语言又有其“方言字、方言音、方言义”的特点,例如“”字,《新华字典》做为“邪”的异体字收录,《辞海》按“邪”的通假字看待,《现代汉语词典》干脆没有收录。

二、先周语言与普通话

(一)古入声与古韵

依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古汉语的去声大部分由上古入声变来。常见古入声字,在古中原官话中有60%以上派入了去声,但在陇东方言中,约80%派入了阴平。

1.古入声字分派

常见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今陇东方言中分派情形:

2.古“陌”韵

众所周知,在普通话中,“陌”读mò,“泽”读zé,“贼”读zéi,“黑”读hēi,“北”读běi,“侧”有cè、zhāi两读,“肋”有lè、lèi两读,“得”有dé、děi两读,“脉”有mài、mò两读,以普通话读音读入声韵的古诗词,无异于作茧自缚。何况,传统京剧中的韵白,还有将“贼”读zé,“黑”读hē,“北”读bō的情形(兰州话的读音与之类似),更加五花八门,无所适从。

在广义的关中地区,确切地说,在陇东地区,“陌”字的现代方言读音为mei31,中古读音应为mei42,则古“陌”韵的字至少在唐宋代全部读为ei韵,入声(调值为42)。中古时期的陇东方言读音代表着中古汉语(官话)的读音。

3.其它古入声韵

“药”韵读如yue,“缉”韵读如zei。

(二)汉语四声的演变

依王力先生的观点,汉语声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在《汉语诗律学》中写道:“上古的声调只有两大类,就是平声和入声。中古的上声绝大部分是平声变来的,少部分是入声变来的;中古的去声大部分是入声变来的,少部分是平声变来的。”这在北京话中是正确的,在陇东方言中未必如此。

上古的平声、入声的调值已不可考,就是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的调值也不甚了了,只有近古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调类相同,但调值也不一定相同。语音学研究感到困惑的地方,就是古汉语有调类,无调值。本文给出古汉语四声的模拟调值如下:

平声35 上声53 去声55 入声42

(三)现代汉语的“文白异读”

众所公认,文言文即等同于古汉语,“文读”即文言文(古汉语)读音,“白读”即白话文(现代口语)读音,普通话是以(现代)北京音为标准音,因此普通话的书面语读音与口语读音的差异称为“文白异读”无可厚非,但各地方言是否都有“文白异读”问题,值得商榷。

无可争议,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书面语读音与各地方言的口语读音之间,有时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可以称之为“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区别,不可仿北京话有“文白异读”而在其他方言中也推而广之,将“文白异读”定义滥用,这样会引起混淆,甚至会导致错误。例如 “薄、削、角(色)、血、模、熟”等字,在许多方言中,读书音都是向普通话白话读音靠拢的,即与所谓的“白读音”接近,而口语音却与普通话书面语读音接近甚至一致,即与所谓的“文读音”接近或者一致。

陇东方言“文白异读”与北京话恰好相反:北京话文读音遵循文言文读音,白读音遵循白话文读音;陇东方言文读音遵循白话文读音,白读音遵循文言文读音。因为陇东方言所谓的“文读”,是按现代书面语来读,接近普通话读音(即白话文读音),而所谓“白读”,是按方言口语音来读,接近古汉语读音(即文言文读音)。

(四)汉语的尖、团音

古汉语曾经有过尖音,某些现代方言仍然有尖音,如粤方言的“酒”即为尖音字,读如zǐu(九读ǒu)。普通话已无尖音,现代陇东方言的大部分地点方言亦无典型的尖音,但少数地点方言依然有尖音,如宁县方言读音:新sin31,星sin31,精zin31等;镇原方言读音:中zen31,水sei31,住ci31,等等。

普通话的部分字保留有古尖音的声母,如“足、促、肃、甑”等,而陇东方言也有部分字保留有古尖音的声母,如“俊、桊”等。

上一篇: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刍议 下一篇:广域型地理标志推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