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物流进入县区市场

时间:2022-08-19 10:03:29

邮政物流进入县区市场

县域市场面临攻坚湖南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整合成立后,县营业部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由以前单一的配送网点,逐渐转变为一个集营销、配送、生产处理于一身的全功能机构。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投入,县营业部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收入规模较快增长,县域收入增幅从改革前的年均9.8%提高到目前的24.8%,2011年县域整体收入规模达到1.34亿元。本部比重不断增加,县域本部速递与窗口速递收入的比例从2007年的34:66逐步扩大到目前的51:49,本部速递收入占比超越窗口。发展能力切实增强,2010年投入410万元,对45个县营业部进行了改造;2011年投入150万元,对22个县营业部进行了改造,使大部分县营业部拥有了自有的生产、办公场地和生产车辆。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制约着邮政速递物流在县域市场的发展。问题一:揽投员创收时间不足。县域揽投员普遍投递负荷过重,部分县揽投员的日均投递峰值达到了16件。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相当于每1分钟就要投出3件快件。由于投递量超负荷,导致投递员没有时间、精力去揽收。而实行投递计件工资的地区,投递员仅靠投递计件就能获得可观的报酬,创收积极性不高。问题二:营销人员缺乏。大部分县营业部内部生产处理人员与营销人员(含揽投)的比例为3:2,人力资源主要投入在邮件的内部处理上。

多数县营业部负责人兼任唯一的专职营销员,其个人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营业部发展的好坏。而县营业部负责人又往往身兼数职,无暇顾及大客户的营销和维护。问题三:二级分配方案尚待优化。部分县营业部完全按照市一级公司的计件标准进行分配,没有二级分配自,或者存在工资分配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有二级分配权的县营业部,分配方案又过于复杂,指标设置也不科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大。问题四:劳务工流动性较大。部分县劳务工投递员的报酬,在剔除车辆费用后,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低者每月仅600多元。内勤岗的月薪标准普遍在1000元左右,有的扣除各类保险后,月实得薪酬仅700余元。报酬偏低导致劳务工流动性较大。问题五:收入结构不优。县域发展对二代身份证寄递、烟草业务的依赖过高,如本部县域速递收入中,二代证寄递业务的占比为31%,烟草配送业务的占比达46%,尚未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县域市场如何发力

1.找准业务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最佳契合点经济活动越发达,快递物流活动越频繁。在快件市场相对落后于城市的情况下,发展县域市场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特点结合起来。首先,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弄清楚三个问题:当地的特色产业是什么?当地主要产业的物流特点是什么?在大型企业的物流渠道上,邮政有没有优势?弄清楚这三个问题,才能找准营销的发力点。要充分发挥速递产品的线路优势。公司整合后,通过加强与航空公司的合作,组开自办、委运邮路,推出了一些速度快、运行稳定的航空、陆运精品线路。县营业部可根据区域经济特色,重点强化相关线路的速递产品营销。如武陵源营业部,主要针对韩国的旅游群体和当地的土特产卖家,大力发展至韩国的空运业务和e邮宝业务,开发e邮宝客户50余家,月收入3万元左右。要准确定位县营业部在开发物流业务中的角色。邮政物流的发展方向是合同物流、精益物流。县营业部物流业务开发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当地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当地的特色产业。由于县营业部的运能、人力资源有限,而合同物流业务的运作又有其复杂性,因此,县营业部在物流业务的开发中,应主要承担客户的调查和维护工作,重点放在售前的客户信息搜集上报、售后的客户巩固维护上,具体的业务开发必须借助市公司、省公司的资源,由市公司完成客户洽谈、运能配置、项目实施等工作。

2.优化县营业部的内部生态系统建立符合县域发展要求的组织架构。公司整合前,县营业部的职能以投递为主,因此,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非常简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县营业部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竞争需求、能够在县域独立运营的组织架构。在内部岗位的设置上,要按照揽投、内部处理、管理(营销)三大职能进行机构搭建和人员配备,重点突出揽投、营销职能,做到定位准确、职责清晰;在此基础上,明晰损益核算,使县营业部成为一个发展目标可预测、发展成本可控制的利润单元。优化县营业部的人员结构。按照快递业的普遍情况,一、二、三线员工合理的配备比例为6:3:1,而我们目前县营业部的人员配备为4:5:1。因此,县营业部要加大对内部处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力度,对生产人员进行合理排班,压缩二线人员的数量,将压缩后的富余生产人员充实到一线营销岗位上。提升县营业部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县域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对县营业部负责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县营业部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开展常态化的培训,采取轮岗交流、能力考核等多种方式提升素质。对于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强的负责人,要实行末位淘汰,同时要敢于起用大学生担任营业部负责人。

3.加强机制建设,激发县域发展活力逐步赋予县营业部二次分配权。赋予二次分配权的目的,是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赋予二次分配权的前提是,要在营业部内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根据岗位特性,量化各生产工种的工作强度、工作价值。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赋予二次分配权,把工资分配与工作实绩挂钩,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合理分配计件工资在揽投员薪酬中的占比。揽投员的薪酬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付出投递的报酬,另一部分是揽收的报酬。对于投递报酬,重点挂钩投递质量;揽收的报酬,主要挂钩业务量、揽收资费、客户服务等指标。揽投员作为创收的主要人员,其薪酬体系的设置必须既能保证投递质量,又能激发创收热情。建立全省统一、相对灵活的绩效考核体系。全省要统一县营业部的岗位设置,建立同一岗位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这套体系在具体的指标设置权重上,可根据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县营业部的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调整,但是必须确保岗位的绩效指标设置统一。比如,揽投员考核什么,分拣员考核什么,指标必须全省统一,但是挂钩的权重可以适当调整。4.加强与现业局的合作,巩固窗口阵地在县域发展上,公司本部的营销触角只局限于县城内,而在广大乡镇地区,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现业窗口。因此,现业局窗口优势绝对不能丢,发展必须靠两条腿走路。县营业部负责人要加强与现业局的沟通,取得现业局的支持,整合现业局的网点资源和专业公司的产品优势,共同开发县域市场。同时,县营业部还要密切关注现业局邮件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沟通,确保速递邮件的质量不断提升,并向专业公司的投递水平看齐。

上一篇:间作条件下水肥利用研究 下一篇:沙漠灌区水氮量对甜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