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

时间:2022-08-19 09:19:39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273-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造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带来的发展是很难达到我们现在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的。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在得到政策法规支持的同时法律上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法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法应对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造像我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带来的发展是很难达到我们现在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的。但是如果我们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不但会使得人和环境和谐相处,也是我们建设真正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这里我们说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的,将优先的资源和能源重复的分配和利用,最终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的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在得到政策法规支持的同时法律上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法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的保证。因此,在经济法的视角下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是本文研究中的重点,希望能为我国的循环经济顺利实施添砖加瓦。

首先,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概述。

1.循环经济也就是环境生态的循环利用。是顺应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建设的一套经济系统,以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和谐共赢,是在资源利用中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运行我们要重点遵守以下原则:(1)减量化原则。在人们的无限欲望面前自然环境的资源给予是远远跟不上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稀缺资源尤其如此。所以减量化原则就是要人们增加资源的节约意识优化流程的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2)再利用原则。是在上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充分开发目前正在开发的资源等,对一种资源从不同层面增加对其的利用,以便更好的达到资源的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3)再循环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企业文明可以通过对配齐无的回收来满足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新开采量。这事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条件。

其次,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分析。

正义性和强制性是法律最重要的特点,那些的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会将循环经济的公平从形式转到实质上来,是循环经济实现的有力工具。从经济法角度下看循环经济,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环境的保护。在不同的程度和层次上,济法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提供指导。以下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方面论述经济法对循环经济的作用。

(1)宏观经济层面,资源消耗在大的环境资源中,特别是对稀有资源,我们有必要运用经济法的相关条款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规范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行为。使得对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减少对新环境的开发。因此在经济法中,我们必须根据上述经济法中队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大原则指引人们的开发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提高整个民族对环境开发的节约意识,促使实现循环经济的实现和发展,鼓励资源重复利用,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意识普遍整个民族。

(2)微观经济层面,经济法的建立是为了适应个体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于个体经济。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涉及到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的售出,从原料的购买到制作以及以后的运输销售每一步都会涉及到对资源的利用个废弃物的排除。所以,在制定经济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根据环境保护和企业的条件制定行业标准及指标等。

最后,对于以上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中的缺陷和遗漏,我们可以从创建和谐的法律化环境、构建完善的经济法、构建利于循环经济的经济法律保证机制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建立适合现代化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1)从这个个国家高度的法律上建立适当机制,也就是从宏观上建立以上循环经济的制度。因为对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指定的目的是引导全国大众的,使任何一个群体和经济体都会有总体的指导性。所以,我们在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要从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率的实现和具体的污染指标限制等方面强制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和发展循环经济对目前经济环境提出的要求。在强制性要求的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较为缓和的措施,就像对上述政策执行较好的企业和单位有一定奖励和支持,在物质的角度提高企业和单位对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市场的调节功能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自然的供求关系来调整资源的配备和引导资源的配备,来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我们也可以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做到好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适当的经济规范。就像在企业的排污量上要有明确合理的规定,以及在收费上也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后再制定执行。另外,各级政府部门都需要认真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增加监管力度,对于那些违法,而且态度不端正的份子要加强管理,要求其整改,或者通过惩罚再教育等手段达到政策顺利执行。

(3)鼓励广大群众和一线的生产者产于规章制度的制定。广大的人民群众是这个系统的最终执行者,也会影响到改系统的顶层。所以,只要所有的消费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遵守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提高整体的消费观和环境保护意识,就可以在根源上保障循环经济的顺利推广,我国的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恒.关于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思考.中国统计.2005(8).

[2]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4(2).

[3]王,何树亮.经济法语境下的循环经济.黑河学刊.2006(1):34-38.

上一篇:光伏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浅析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