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如何走向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19 08:15:30

高中信息技术如何走向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摘 要: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如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构建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走向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应重点抓好“以兴趣激发培养为先导,营造信息技术教学高效氛围 ”“ 以钻研熟悉教材为抓手,优化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 以优化学习方法为依托,提高高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以互助合作学习为载体,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这样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一、以兴趣激发培养为先导,营造信息技术教学高效氛围

在学生的智力开发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如果学生兴趣盎然,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成功的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点在体验性教学,情境体验和成功体验是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

比如教师在教学flash软件的运用时,必须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元件”这个概念,因为在flash中这个概念的作用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讲解“元件”这一概念就成了核心问题,教师如果对学生单纯地说教,那么他们就会兴趣全无,乏味枯燥。因此,在教学前笔者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亲眼观赏了这些运动渐变动画,学生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也认为比较简单,学习兴趣也因此而大增。于是笔者要求学生们制作运动渐变动画,完成实践任务。在分组合作制作实践中,学生们兴趣浓厚,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探索实践。然而尽管学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制作成功的却一个也没有,很多学生失望而不解地问:“我们为何制作不成?”这个时候笔者因势利导提出了“元件”这个概念,并把重点“将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能制作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向学生强调进行了说明,与此同时,重点对元件在flash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解。这个时候学生们才茅塞顿开,通过合作实践,制作出了运动渐变动画。

二、以钻研熟悉教材为抓手,优化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能够对教材驾轻就熟。在设计教案时要从整体出发,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备课段,教师要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全面熟悉和掌握,确定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及认知过程的情况,在强调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知识与技能得到最佳的组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地联系起来,特别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和应用新学的知识。例如,“图片的采集与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图片合成”是这一模块的关键词和主题。整个模块的设计是紧扣“图片合成”这一关键词和主题来进行的,条理与层次非常清晰,课时的安排与分配也十分合理。再比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这一模块的关键词和主题是“网页设计”,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分配了16课时。上述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安排好,而且要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明确下来。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有效衔接,前呼后应,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有后面的延伸与拓展,学生的学习也因此而走向高效。

三、以优化学习方法为依托,提高高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好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和优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策略在学习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一要做好引导工作,二要重视学习的效果,三要做好评价工作,自主学习要学在实处,学出实效。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了解制作该作品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在制作该作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因学生自主学习而进行改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学习,也可以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教师先把问题交给学生,再让学生对问题去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和指导。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只有实践才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才能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而提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屏幕提示和软件“帮助”的使用,并形成使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计算机的“帮助”和人机对话中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接触到计算机中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软件,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以互助合作为学习载体,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之间有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要有效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本身要优化教学方法外,还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让他们来帮助、带动和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这种一帮一的个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有效地得到缩小,形成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局面。例如,对于电子表格的“自动填充”的教学,为了体现学生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笔者请学生上机来操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方法与教材上不同,其方法是CTRL(控制键)+鼠标,而结果也是正确的。然而对于这种方法,其他的学生却茫然不解,为了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这种方法,笔者又让这名学生对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样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教学中,很多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会出现学生集中向教师提问或求助的情况,而教师肯定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让那些在上机操作中快速正确完成任务,特别是在完成任务中运用创新方法的学生做教师的教学助手,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负责辅导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之间可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的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很好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也能集中对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辅导,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数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充分的驾驭教材、驾驭教学的能力。只有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情,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钟鸣.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2]吴亚群.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09)

[3]杨小东.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开展才能更有效[J].教师,2010(26)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如何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