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广东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看今后的备考方向

时间:2022-08-19 06:50:56

从高考广东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看今后的备考方向

一、纵向观察:命题重传承,考查全面,侧重新闻与传记

近六年来,广东语文卷选考题中的实用类文体阅读题,基本上对实用类文体的新闻、传记等各种类型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但我们发现,传记和人物访谈成了考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传记相隔一两年又成了考查内容。例如:

2009年,阅读材料是刘作忠的《黄侃先生二三事》,类型为传记,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信息筛选与概括,要点归纳,写作意图探究。

2010年,阅读材料是梁衡的《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类型为新闻评论,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修辞方法(分析语言),内容分析,标题含义(主题探究)。

2011年,阅读材料是温源宁的《梁宗岱先生》,类型为传记,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修辞方法(语句赏析),要点归纳,语句理解(探究传主品质的价值)。

2012年,阅读材料是《寂寞出学问》,类型为人物访谈,考查的三个考点是筛选整合信息,观点理解,文本主要问题探究。

2013年,阅读材料是赵野木的《山水画中的地质学》,类型为科学小品,考查的三个考点是语句理解,语段作用,文本主要问题探究。

2014年,阅读材料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类型为访谈,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信息筛选与整合,要点归纳,中心概述。

由此可以看出,命题紧扣考纲“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进行,2009―2013年,科普文考查了一次,报告仍未考查。

二、细看今年:试题再现访谈,不设难度,重在考查概括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实用类文体阅读试题,基本是几种文体类别的轮番考查,且考查难度不大,考点以筛选、归纳信息为主,加上阅读文本通俗易懂,故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受大部分考生青睐。

同样,今年命题遵循文体特点,以分析概括为主,三个题几乎都是在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答案源于文本。例如,19题,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解答此题时,先从文本中找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的语段,根据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部分中提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20题,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21题,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此题可着眼于全部文本,从主持人与罗哲文的对话中,结合着具体的内容来概括罗哲文先生的形象特征。可见,只要考生按照文本顺序,结合题干一一梳理,准确概括,难度不大。

2014年,考查的是新闻体中的访谈,考点与近几年的类似,体现出稳定的特点,文本内容上,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抽象与形象的交融,有利于文理科考生的阅读。

此外,所选材料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对高三学子在填报专业、选择职业道路很有启发性。

三、展望明年:明确方向,全面出击;科学备考,重点突破。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新闻、访谈、报告和科普文章,但重点在新闻中的访谈,传记两类文体。考查的角度主要是分析概括能力。因此,2015年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复习有方向,备考讲策略。

1. 合理规划、突破重点。

总体规划与科学操作:先按文体分类作专题复习,再结合具体考点作重点突破。分新闻(访谈)、传记 、报告等专题讲授文体特征。操作流程为指导方法、过关测试、讲评点拨。

明确重点与要点梳理:以文体特征、阅读方法、主要考查形式为复习重点。结合不同的文体,突出不同的阅读重点。如:新闻阅读强调“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和观点的关系”,“传记阅读”强调“注意基本事件、典型细节与传主形象、主题表达的关系”等。讲文体特征时,主要选择能够有助于阅读理解、涉及到答题需要的点来重点讲。

知己知彼与能力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

考查理性认知能力。实用类文体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

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能力考查。

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

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2. 优化课堂、提高时效。

备考时要特别强调课堂结构的优化,尤其注重“容量、有效、有序”等课堂的实效性。一般而言,高考备考有三种课型:知识复习课、专题训练课及讲评课。

知识复习和整体训练的课堂结构为:讲解考试目标 复习知识重点、辨析知识交叉点 分析典型例题 课后巩固练习;讲评课的课堂结构为:呈现答案 讨论或自省 针对讲评 优劣比较 相同或变式训练 总结。

3. 立足实际,增分提效。

复习时,可结合学生实际,作以下要求:

一是“考点解释”,帮助学生明确考点,尤其要化为具体的实例,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应付考试的能力。

二是“知识梳理”。三是“难点引路”,结合学情,可以把考点“整体阅读、整合归纳、评价探究”作为重点突破点。如“整体阅读、归纳主题”是阅读答题的基础,结合实用类文本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明确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由事实归纳观点,具体方法有“联系文体特征、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事实材料、读懂关键词句”等。

四是“答题指导”。包括审题、答题方法、答题规范等。

五是确定“增分策略”,如让学生定下语文得分目标及答题时间(15分钟左右)。在讲到“探究专题指导”时,针对学生答题的存在问题,教给学生“分层抓点审题、回归文本思考、内引外联分析、集中分点答题”等一系列增分方法。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基础技能融一体 素养潜能巧统一 下一篇:高考语言连贯题命题路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