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泛化传播时代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时间:2022-10-12 08:11:22

全媒体泛化传播时代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在中国,“全媒体”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传媒与出版界。早在2010年,新华社了题为《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的专题报告,该项研究指出了传统媒体集团向全媒体集团的过渡态势,包括纸媒系统介入数字领域,广电部门利用音视频优势大力发展新媒体等,各个传媒集团纷纷朝着全媒体业态迈进。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全媒体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全媒体亦会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广度。作为编辑记者,资料查阅的繁复性决定了与图书馆接触的频繁性,而在当前全媒体泛化传播时代,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传播及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多样的信息查找方式也使得编辑记者在所查阅资料的真实性确认方面困难重重。

公共图书馆步入全媒体泛化传播时代

作为社会信息中心和集散地,图书馆具有文化传播、文献收藏、信息服务和社会教育等功能,是主要的本地化信息知识服务机构,长期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心和主导地位。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强大动力和优势,它极大地优化了信息传播、获取利用的环境与条件,融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特征,在整合所有传媒手段的基础上,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互动性、共享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特征。随着网络图书馆以及网络出版的出现,网络传播为人们提供了更新、更快、更为周到的信息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共享理念、复合型图书馆等时代元素正在导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之中。就时下各个公共图书馆而言,尽管纸质媒体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印刷以外的数字媒体等多媒体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一种满足受众需求的、不可逆传的大趋势。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公共图书馆中的各类知识,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融为一体,使各类文献、资料快捷、方便地组合成为个性化的“我的图书馆”,许多全新的媒体服务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以及各个城市社区服务点。但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也对数字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如果早10年提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标,那么进入2015年,数字图书馆已经难以作为发展的目标,而仅是发展手段;在全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已不是对立矛盾关系,数字文献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均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泛化传播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

1.服务布局方式向均等方向转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乡镇级数字图书馆、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这是缩小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用所面临的信息鸿沟的重要举措。全媒体时代乡镇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是图书馆服务布局方式均等化的发展战略,而这也为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样一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渠道,可以有机结合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各项服务信息,将有助于动员、联系广大公民享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各类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功能真正发挥效用,融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2.服务理念更加多元化、分众化。作为社会资料信息中心,图书馆担有向社会大众及特定群体大规模传播信息的职能。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张,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读者群体扩大为用户群体,从传统纸媒阅读转变为更加丰富的数字化、多媒体阅读,其中,单一文献需求也逐步转化为了多元化、全方位、个性化、知识化需求。用户需求的独特性以及传播环境的多样性变化决定了图书馆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树立多元化、分众化的信息服务理念,并以此满足用户不同的知识信息需求。

3.人力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同步共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开展的基础,在加速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建设,增强新闻真实性,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包含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两个方面。第一,全媒体泛化传播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以藏书为中心”的被动服务模式,图书管理员正在由“文献管理者”逐渐向“信息开发者”和“知识导航员”的角色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首先要从专业构成、知识结构、岗位设置等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通过建立人才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满足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扩展的需要。第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履行其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传统文献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古籍资料的挖掘开发、整合利用还将是当代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海量的网络资源和数字资源正逐步成为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

泛化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发挥

1.“文献传播”转变为“知识传播”。对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编辑工作来说,“校对如校雠”的编辑精神是不可弃的,同样,只有数据而得不到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显然是不够的,新闻策划也无法通过对事物关联性的预测而谋划出公众关注的报道。而在当前全媒体泛化传播环境下,各种知识信息混杂严重,对信息的筛选难度进一步加大,读者的知识需求也在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延伸。受众对复合化、综合性知识信息的需求迫切要求着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文献传播”方式,打破原有的媒体壁垒,以“知识传播”的形式,使其自身知识资源的丰富性、系统性、综合性优势更容易得到发挥,同时使全媒体采编工作得以统一调配新闻资源,并以此实现各项传播方式之问的完全融合。

2.对传播介质的兼容性更加广阔。根据不同类别的文本“编次其事”,以使“辞之辑矣”,这是编辑工作的核心所在。在当前报纸编辑转型为多媒体融合编辑的条件下,在对文本的处理方面更要注重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料优势,利用不同文本间的某种联系,来建构其中的关系,并通过诉诸视觉而呈现出某种意义。就公共图书馆而言,通过购进电子资源,进行数字化工作等措施,其已兼容了多种传播介质。第一,广大读者可以利用馆藏图书获得文献资料,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图书馆文献的采购和资源建设工作;第二,通过建立书目管理数据库,利用图书馆自身网页等形式开展虚拟咨询服务和远程服务,要求管理员负责知识的整合发现、科研项目论证以及最新科研动态的捕捉等,并以此为全媒体采编工作提供知识信息支持。全媒体泛化传播理念促使图书馆建立多种信息交互的传播和服务模式,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播可以从传统的平面传播方式向立体化方式转化。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的兴盛弱化了编辑的把关功能,面对后现代“反中心”、“反主流”知识倾向,在实际采编过程中,编辑要注重做好信息提纯与整合的工作,利用全方位的“版面语言”予以疏导。

在全媒体泛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依然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是世界文化成果的集大成所在。当代图书馆要采用符合时代特征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积极整合多种资源,应用先进互联网技术,坚持特色办馆模式。就目前而言,图书馆的网络化、电子化信息资源与印刷型纸质文献资源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呈现出有序与无序资源并存、实体与虚拟馆藏资源共有,以及现代化程度与网络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上一篇: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下一篇:新闻杂志人物报道的视觉叙事结构